从未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
我的老家在赣北农村,庐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工作后我总是介绍自己是庐山脚下的,但是离我们县城还有七八公里的样子,我们县城倒真是就在庐山脚下。小时候在后山放牛遇到天气晴朗的时候总是爬到山顶上看庐山,庐山上的一大片白房子还能分辨出来。惹得小伙伴不断提出质问,吃饭怎么办,吃水怎么办,老人们就告诉我们,你管他怎么办。老人们告诉我们雷山(老人都这样称呼庐山)风景很美,有五老峰、聪明泉、庐山瀑布等等,到现在也记不太清了。至于为什么叫雷山,也语焉不详。
我出生在70年代第三个年头腊月,在老家到了腊月二十三那天家里就不做饭,每家每户都要敬灶王爷,只有到了这天我才知道家里厨房还住着一位看不见的大官,插上一炷香没有什么饭食,更别说大鱼大肉了,婆婆说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不能吃太好,满嘴油渍玉皇大帝看见会不相信人间疾苦。过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磨豆腐、杀年猪置办各种年货。灶王爷回宫降吉祥是什么日子我就不知道了,只是家里猪出栏的时候,婆婆泪眼婆娑地独自在厨房上柱香,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些菩萨保佑之类的吉祥话。我就是在磨豆腐那天出生的,这天出生太不好了,豆腐都没磨好、猪也没杀,还要干活,倒是妹妹过生日年猪已经杀了什么油水都有,懂事后经常抱怨,惹的母亲哈哈大笑,在煮豆腐的时候煮个鸡蛋给我独享,吃豆花的时候放些糖。现在想起好怀念那段清苦却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呀,感叹着在那个年代父母维持一个家是相当的不容易。
没上学之前的记忆很少很模糊,只知道经常放在田间地头晒太阳、睡大觉,大妈经常笑着说我讨人嫌,没有家里门栓高之前经常发病,四肢抽搐、牙关紧咬、口吐白沫,老家叫门栓砂,大伯和大妈看到抱起就跑,经常走到半路就好的差不多了。童年无非就是掏鸟窝、抓雏鸟、捉蜻蜓、逮蝴蝶、拦水坝、夹黄鳝种种,农村的孩子动手能力强,什么都会做,当然打架也是难免的,拉帮结派耍起红卫兵那一套有模有样的,都是大一点的小孩教的,光那些做派,也不是凭空能想的出来的。记忆最深的是堂哥老四家里有给猪打针的注射器,他拿着给青蛙打针,哎呦那青蛙鼓着多大,本来我就不怎么敢抓青蛙,把我吓得以后看到白大褂发糖丸我都不敢靠前,到现在都很少吃青蛙。到快上学年纪,堂哥老四和我同年比我早上一年,看着他背着书包的样子那个羡慕呀,回来就给我讲小猫钓鱼,那是刻骨铭心的一篇课文,那只猫也画的太温顺了,一点都不像我看到的猫,哪里的猫会拿鱼竿,实在想不明白,大哥哥们说是童话,是小孩说的话,想着小孩也是说谎的,这样认为童话都说谎话的。
从未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
上学以后才知道呀,锅儿是铁打的,一篇《乌鸦喝水》整的我几天都背不下来,浪费了我多少尽情玩耍的时间呀,老师也要回家,气的没办法,反复交待第二天早上来背,还是不会,那时候是什么脑子,现在脑子也不是太好。到冬天每个人一个油漆桶放在教室里烧火取暖,有时候呛得老师都不敢进教室,有的还在油漆桶内烤红薯,半生不熟就拿出来吃,老师笑着说像烧窑的一样。到了三四年纪就知道害羞了,害怕女同学看不起,衣服也整洁多了。班里有个女同学最是凶悍,估计是住在马路边上的见识的人多,有事没事总和我吵架,个头比我大打不过,又不好意思说,一直读到四年级,两个学校合并分两个班,那才形同陌路,现在我们都将近五十岁了,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那个不屈不挠和她吵架的同学。小学四年级开始写作文又遇到难事了,文不对题倒还好说,关键是脑子没有可组织的文字呀,经常抄同学的,什么满脸络腮胡、五短身材、马尾辫、齐肩短发,我的天呀,我的父母老师都认识呀,气的老师把我们几个同学罚跪在教室里,以后再也不敢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断的去追求、去探索、去占有自己的梦想,就像沉睡在梦境一样,没有构造物的上层建筑只是一场梦,醒来时回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美好的童真,却发现天各一方、物是人非。我们匆匆走过岁月,却从没认真发现身边的风景,我们为生活颠沛流离,却从未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吧。
从未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Oe�+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