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100天33本书挑战的第8本。
大年初一,读了蔡崇达的《皮囊》。我记得这本书是我前几年就买了的,但是一直没看完。大年初一,反正在家闲着没事做,不如就看看书。
这本书是一本给人震撼,让人思考的书。首页的序里有写到:这是一本认心、认人的书。说不清是小说还是什么,这本书记叙了十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主题,或者说,都是这世间各种各样的“皮囊”。这些故事各不相同,但是,读完之后心中都有一种隐隐的悲伤。
01
读《残疾》和《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这两章的情感其实都比较压抑。作者的父亲中风,最终造成了偏瘫,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的是那种对生命有时,命运无常的无奈之感。
医院大概是这人世间的一个修炼场,既是对患者,也是对家人。我自己也不喜欢去医院,好像从小就不喜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
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也许在我们临世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世上有个地方,是所有悲伤愤怒无奈的聚集之地。
02
这世上或许真的有神明呢?
其实我本人,对于神明这种事情是不太相信的。但是又很矛盾,有的时候觉得,世界这么大,说不定真的有神明呢?
神明之说之所以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毕竟中国上下这么多年,这种说法为什么能一直存在呢?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万一真的有呢?
虽然我们都知道,神明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的说辞。就像《我的神明朋友》这一章讲述的,妈妈不断去请巫人,最终获得解脱。神明对她而言,其实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精神支撑罢了。
某些时候,人是要有一些精神寄托的,否则这世间太苦,实在熬不住。
03
《阿小和阿小》这一章实在是太现实了。同样名字的两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关于小城镇还是大城市的选择,刚好也是我这段日子的困惑。
香港阿小随父母来到香港并生活,但是却始终生活在周围人“乡巴佬”的目光之中,漂泊这么多年,始终没有一种归属感。而老家阿小,一心想去大城市,想要见识更大的世界,最终却只能安心当个渔民,在老家倒是也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
这两个人形成的对比太强烈了。
大城市的紧张不安,小城镇的安逸舒适,你,选择哪一个?
04
《天才文展》里的文展是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因为我自己,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文展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因为有生理缺陷(兔唇),他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但是最终,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黑狗达,他有嫉妒,有羡慕,甚至心中有恨。
这样一个人,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我的同桌说过,她一直都很羡慕我。而我呢,当她考的比我好的时候,我也会心生嫉妒。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突破自己,但是,如果你付出了和别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却没有得到更好的结果,心里难免不平衡。有的人能通过努力不断突破,而有的人可能从此之后破罐子破摔,最终沦为平凡的普通人。
05
我们年少时,都曾有过梦想。可是,真的为了梦想付出过、努力过的又有多少人呢?
厚朴就是这样一个绝对理想主义者,虽然他的理想实在是过了头。但是,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值得羡慕的。
青春只有一次,没有为理想疯狂过着实遗憾。
疯狂过后,如果能成为现实固然可贵,但是更多的,还是沦为泡影。如果厚朴也能认清现实,好好生活,或许不至于最后悲惨的结局。
这本书值得仔细、慢慢地读。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读完整本之后,只有一个想法:
生而为人,我很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