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程设计及改良

“等高线地形图”课程设计及改良

作者: 余路遥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1:53 被阅读0次

第一节课: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脚下的大地,穿越了几亿年的海陆变迁,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因为大地乘坐着岩浆传送带在缓慢的移动,在移动中不同的板块边界相互作用形成了大地的基本骨架,大地同时又在风霜雨打的作用下,被雕琢成了各种丰富的面貌。

这些丰富的地表形态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认识呢?

一、等高线观念的建构

怎么在平面上完整的表现地形呢?

学生想到三视图。

那全面表示一座山需要三幅图?

学生感觉到了问题。

三种图,哪一种能够更全面的表现地形呢?能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而完整的表现山的特点呢?

1.由俯视图入手

师:不妨先从一座山着眼,如果我们俯视一座山,你能看到什么?

生:山顶到山脚慢慢变大。

师:怎么把这座山画在纸上?尝试把你能想到的俯视图画出来。 这个图上怎么能让人更容易看出来它是一座山呢?

山地俯视图

生:写上山顶和山脚。 师:还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吗?

生:标上高度,中间写上1000米,周围写上0米。

师:为什么周围写上0米? 生:是山脚,是起点。

师:同意吗?

生:不同意,山脚也有高度,不是0米。

师:好,我们暂且定山脚为300米吧。现在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座山了。

2.发现等高线

师:这座山上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的几种植被,我想了解这些植被所生长的高度,比如这里有桦树,在图上如何反映呢?

生:在图中标出桦树生长的高度。

师:然后,我发现这座山上不止这里有桦树,这里也有,这里也有(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数值)。怎么办?标不完了。

生:把高度相等的地方用一条线连起来,用一个数值表示就可以了。

师:我发现在这个高度分布有松树,这个高度都是草甸。如何表示呢?请一位同学来表示,其他同学在纸上自己表示。

师:好办法,这些线,都表示什么?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

生:表示高度都是××米的地方,就叫等高线。

3.意识到等高距

师:又有一个问题,在山上等高线也得有无数条吧,图上还是画不下呀。怎么办呢?

生:不用全画,画出几条代表,其他地方可以估计出来高度就行了。

师:好,我们画了几条,350米高度的等高线,380米,400米,470米,580米等等。这些线上的地方高度是确定的。其他的地方用相邻的等高线可以估计出来高度。 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图上数字感觉还是太多了。

生:画一些有规律的线,不要无规律的线。两条线之间高度相等,就可以推断出来其他线上的高度了。

师:好,那我们这几条线之间的高度都相等,都差了200米,其他线上就算不标数值,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推出来?

生:是的,在这幅图中任何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一样。

师:这个两条线之间差的高度我们起个名字,叫做等高距。 现在,只要确定了一副图上的等高距,画出等高线,标出两个数字,我们就可以认识这个山地的形态了。

在这幅图上,我们看有的地方等高线密一些,有的地方等高线稀疏一些,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思考并回答:密的地方坡陡一些,稀疏的地方坡缓一些

师:这幅图外行人看不懂跟地形的关系,但是只要我们懂了它的密码,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这就是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了。

等高线地形图

二、等高线观念的丰富

师:这只是一个山峰的等高线地形图,如果是山地其他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会是怎样的呢? 现在,大家用橡皮泥,尝试捏出更加复杂的地形模型,自定等高距,尝试画这些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地形,如两个山峰的山地等高线地图,有陡崖的山地等高线地图 ,中部是盆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还有奇形怪状山地的等高线地图。

师:仔细观察,所画的等高线地图中,有没有看起来特殊的地方?

学生解释发现了山峰,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的规律。

捏出山体模型并画等高线

还有人捏了一种更奇特的地形,下小上大的地形怎么画等高线?

下小上大的模型

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讨论,最后得出,下面的凹进去的地方虽然我们俯视看不到,但他们依然存在,可以用虚线表示,真是厉害啦。

真实的完整区域的等高线地图会更加复杂。下节课,我们将来认识一副真实的等高线地图。

第二节课:把等高线地图读出立体感

一、仔细观察地图

整体感知等高线地形图

师:看这个图的过程中,你能看懂哪些信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学生独自研究几分钟之后回答】

生1:我看出这是山西省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形状和山峰可以判断,还看到了山峰的海拔高度。

生2:看出来山西地势北高南低。西南角最低。

生3:遇到的困难:等高线太曲折了,有的地方看不明白。

讨论后得出解决方法:沿着一条等高线仔细看到底,再沿着相邻的那一条仔细看到底,就能看懂那些弯弯曲曲的地方了。也可以分区来看,以某一座山为中心,向外延伸,可以看出某一个区域的地势起伏变化。

师:对,这样我们大体可以了解这个图中的地形。

二、画出立体感

师:我们耐心观察这些线条也可以读出山西省的地形起伏情况,但是有没有好办法让这幅看起来很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更加有立体感呢?

生:用不同的颜色把他们区分开。在不同的高度范围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师:选颜色是随便选的吗?有方法吗?

生讨论得出:相近的高度用能区分开,但是比较接近的颜色。低处用深绿色,然后浅绿,黄,褐,白的颜色。这样跟实际的地表颜色比较接近。我们看到的地图多数都是这样的。

师:好,理想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是这样的,但是今天我们的彩铅有限,你们可以在有限的颜色中自己设计这幅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程中观察学生画图中遇到的困难和易出错的地方。

学生做图 部分学生作品 部分学生作品

做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后,请学生分享,介绍所知道的山西主要地形区。

认识山西主要地形区

课后拓展:制作山西地形模型

根据学生兴趣和时间,组织一部分孩子一起制作山西省地形模型。

提供材料:泡沫板、橡皮泥、等高线地形图

制作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和午饭后时间

课间部分学生制作模型

一个大课间终于铺上了两层,又一个课间休息时间,再盖上一层,来不及了,先盖一点,剩下的下节课间再来做,好吧,经历了好多个课间休息时间,成品终于完成了。

山西地形模型

经过看一条条等高线,画一圈圈颜色,盖一层层橡皮泥。我们的山西省的地形就活在我们心里啦!

相关文章

  • “等高线地形图”课程设计及改良

    第一节课: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脚下的大地,穿越了几亿年的海陆变迁,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因为大地乘坐着岩浆传...

  • 1.4地形图的判读

    重要图片:P25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P27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高度识别:...

  • 第669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梳理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分类】 1.常见的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素描图、地形剖面图 【...

  • 相对高度怎么算

    今天处理在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练习中,有不少的题目要求计算两地点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

  • 实习阶段总结之道路设计流程 (旧路改造)

    Ⅰ地形图处理 将等高线转成鸿业能够识别的元素(手段:①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②对图中无法识别的文字进行文本定义。注...

  • 地形图反思

    这次讲解地形图,仍然是打破教学规律。因为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主要是指山地,所以地形不讲,怎么说山地呢? 1.先说...

  • R语言|绘制等高线图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而等高线图(contour map) 是可视化二维空间标量场的...

  • 如何下载矢量格式的CAD等高线

    一、什么是等高线?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把地图上每在...

  • 等高线地形图反思二

    1.对于等高线图上部位的描述,还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画图描述,包括局部图和整体图,总结效果较好。 2.具体的高度计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等高线地形图”课程设计及改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s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