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说细节,是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细节。好几年前我就听说过这个词,而且,在我听到它的一刹那就接受了它,我甚至当时就以为我学会了这句话。不就是要细节吗?对啊,我承认,我接受,我重视。而且,当时我就以为我学会了。
然而,现在我三十岁了,甚至可能是三十一岁。你可能会觉得这不重要,无论是三十岁,还是三十一岁,不妨碍我要讲的东西。
其实,你错了,这很重要。
因为在李安最近的一部电影《双子》里面,就有类似的桥段。威尔史密斯演的主人公叫什么罗根来着——我总是记不太清楚电影里人物的名字。主人公在介绍自己年龄的时候,说自己五十岁。这时候,身旁的铁杆老搭档非要强调他是五十一岁。
这就是一个细节。
有时候,一个与核心事件无关的某些小细节,反而能说明大问题。比如,刚才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在我打出时间这个词的时候,输入法并不是简单的给到我"时间"这个词。它还给了我什么呢?21:34,就是当下我打出这个词的实际时间。
就这么一个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设计,用了七八年智能机而且还做过两年软件开发的我,就在刚才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才刚刚学到。由此一点就可以看到,我以前一直以来是多么不注重细节的一个人,或者确切地说,是一个假注重细节的人。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假注重细节的我,最近两天还在为一个新认识的朋友讲如何注重细节。
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我,不单单是一个假注重细节的人,而且,我还并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这对于一向以为自己挺有自知之明来说,又是一个精准打击。
好了,我对自己的反省先告一段落。
其实,让我发出如此对细节的感慨的是因为在b站看到的一个关于电影剪辑的视频。如果不是因为当初看这部电影不下三遍,在听到这个人的讲解时,我不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疏漏。
那么,下面我先引入这个桥段。
《教父I》意大利黑手党教父因为被别人枪杀未遂住进了医院,教父的小儿子麦克来看望他的父亲。来到医院,他发现,医院里没人照看他的父亲。这意味着,教父的情况很危险,枪杀他父亲的那伙人极有可能随时过来再杀教父。
所以,麦克叫那个正巧过来探望父亲的面包师和他一起,站在医院门口假装保护他父亲的保镖。
他俩就这么站在门口。几分钟后看到一辆车从医院门口缓缓驶过,车里的两个人不怀好意地看了看他俩。很明显,这辆车里的人就是来补杀教父的杀手。好在,有麦克和面包师在,车上的人见势不妙,就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放弃了补杀,直接将车开走了。
躲过这劫之后,面包师掏出烟和打火机想压压惊。可这时的他才发现自己吓坏了,烟叼在嘴里,打火机愣是打了半天,着不了火。
接着,下面就是我看了几遍没看到过的细节。
麦克见面包师打不着火,便从面包师手上取过打火机,这时两只手的特写可以显示,麦克很冷静,只一下就打着了火,给俩人都点燃了烟。
我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理解这两只手的特写是想表达麦克的冷静。这个细节很明显。我没有看到的是,这个细节在整部电影里所起到真正作用。
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就是麦克从电影开始到电影结束时所支撑起来的角色演变。
而正是这两双手的细节特写,不着痕迹地让这一演变得以自然而然发生。
如果没有看到b站上这个外国小伙的专业讲解,我看多少遍,都只是站在门外看热闹,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得不到真正有意义的成长。就像马云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认可,知识是用来唤醒智慧的。
今天,我对细节的认识应该是真正被唤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