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书《道德经》续
有之誉之,畏之侮之。“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篇是关于老子来评价领导的。从领导的行为举止中,划分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单位里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却感受不到他的存在,然而员工的工作却井然有序。在一个集体中,不用天天开会、喊口号业绩也能做到行业领先,这才是真正的“道法自然”。
上军校的时候,曾听老师们讲过老院长的故事,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总会给人一种的亲近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愿意给他干活,干的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他在学院的时候,很少开会,但是学院的工作却井井有条。
当任务来临时,有些老师、甚至包括学员都会主动加班到凌晨很晚,但是第二天,没有任何人抱怨工作。老院长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战术训练场,听说学院里很多重大事情都在那里决定的,我没见过院长几面,但他的印象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二个层次,是被人赞扬的领导。赞扬领导有表面的,也有发自内心的。发自内心的赞扬,是没有添加任何杂质的。因为自身的修养和修为,使得众人心服口服,以至于以诚相待。
我要说的重点是,表面的亏赞。最狠的毁人手段就是“捧杀”,在任何场合都会去捧你,把你捧的德不配位,而你就会自大、轻浮、自以为是,然后就会因为自大、轻浮、自以为是而犯下大错。没人能抵挡日复一日的糖衣炮弹,谁不喜欢被赞扬?除非你能主动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在被“赞扬的自己。”
尤其要注意,那些总对你微笑的人。他时刻都在“尊敬”着你,让你觉得他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完美和无懈可击。
第三个层次,是被人畏惧的领导。有一种畏惧叫做“敬而生畏”,当我还是一个义务兵的时候,对我的教导员总是会有一种畏惧的感觉,每次想靠近他,都感觉胆战心惊。
有一次,他找我谈话,我半天没有冒出一个字。他是个急脾气,就对我:“说话啊,怎么我还能吃了你?”我吞吞吐吐的回答道:“教导员,我害怕你。”他吸了一口烟,说道:“你这不是怕,这叫敬而生畏。”从此,我就记住了这个词语。所以,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有新兵在我面前颤颤巍巍,脑海中就回忆起当年的我。
另一种畏惧来自于权威。当年张作霖对张学良说道:“孩子,记住!你带兵,宁可让你的兵畏惧你,也不能亲近你。”很长时间以来,没有体会出其中的韵味。直到一天,突然领悟了“慈不掌兵”的背后深意,才渐渐明白了畏惧的作用。
第四个层次,是被人天天拿嘴上骂的领导。我记得在90年代初期,像我们住村里的人,也基本恢复了村一级的管理组织。我母亲是在村卫生室里工作,当时也叫“赤脚医生”,有一次村里召开会议,汇报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我母亲说道:“其实咱们诊所现在挺好的,哪怕村书记不在,只要响铃的人在,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可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她挨了一顿批评,说她不讲党的原则,缺乏组织纪律性。当然由于这位村书记的蛮横做法,很多村民虽然面上不说,但是背地里还是有不少骂声。
很多年以后,他们老同事聚会。还总是提起我妈这句话,因为那其实是一种挺理想的境界,如果仅靠铃声,就可以各司其职,说明村长领导有方啊。可惜,这位村长不知道。
我自创了一个王氏理论,就是当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单位,天天在强调遵守纪律的时候,它一定在走下坡路。因为在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无需催促,也会扬鞭奋蹄。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老院长,他在位的那段时间,工作繁忙、任务重,但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加班把事情做好,我想这跟老院长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有真知的人是不会假装博学、四处炫耀,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敢给人传说,好像懂得很多,其实甚少。关于《道德经》的浅显认知,如有不对,请多多谅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