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典籍 对话先贤——
想想人有时真的很奇怪,从前最不喜欢的古文,突然不知哪天发现是那么需要和喜欢它。
与这本书相伴走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更多时候是舍不得读快,慢下来,每天读几段。此后,每天读几句,成了我对每个明天最期待的事,它也从没辜负我这份期待,总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想和思维的洗礼。
记得《论语》中子贡说过的一段话:“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因此,不管收获多少,体会或深或浅,做个小结,我想总比什么都不写要好。下面就写一写读完这本书印象深刻和深受启发的几点。
第一:大格局、高视角。
这和读《论语》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与本书相比,我觉得夫子的一言一行更像是缓缓流淌而过的水,所到之处,万物生根发芽,点燃生的希望。而读《道德经》内心会涌动一股力量,这种力量的叠加会让个体变得更强大,内心有一种雨后春笋,竹子拔节野蛮生长的感受。
从开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开始,就感受到了这种大格局,不由得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空间站,面对浩瀚的宇宙,在我们地球之外观地球,在地球之外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在这样的格局和视角下,观自然、望众生、看自己。因此,当打开心胸在这样的格局中想问题、做事情时,生活中很多想不开的事,似乎通透了许多。很多看似重要的、在意的、在乎的,似乎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重要。于是,内心在对待生活的心态上会发生一些转变,烦恼、浮躁会少很多,生命本真的一面似乎渐渐清晰。当读到特别感慨的地方,有一种内心装不下的感觉,被这种格局拉扯外撑,看来是自己格局小了。因此,读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启发就是:打开心胸,在平凡的生活中磨练修为自己,修一颗宽广包容的大心脏,才能有拥抱世界的胸怀。
第二:敬畏自然,学习自然,自然万物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书中有一段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就是说:静心去体察我们身边的自然万物,在万物的生死循环中去感悟生命。人有生老病死,花有花开花落,这个变化的世界总有它不变的规律,尤其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的今天,读到这段话,内心的从容感油然而生。
再比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说:再大的台风不会持续刮一天,再大的暴雨不会持续下一整天。虽然短短一句话,但是深受启发。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在当时看似过不去坎和困难,或者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大难时,这时不要恢心,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因此,当面对困难时,这段话给了我们坚强的心理支撑。另外一点:在做人做事上,不要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这样的名与利,像狂风暴雨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其实,赌场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一夜可以让你暴富,一夜可以倾家荡产,我想这段话也包含了这样警示。
第三:逆向思维。
书中这段话印象也特别深刻:“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意思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我们日常用的碗,中间围出的这个空,才有了它盛放物品的作用;我们住的房子,围出的中间这个空,才有了居住的作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当读到这段时,好像一下看到了世间万象,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好像都在为外在的这个墙和碗在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好像忽略了那个“空”的一面。正如白岩松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讲过的: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无非也就是两个作用:一是遮羞,二保暖。从这个出发点来讲,对于现在物质这么发达的今天,从头到脚几百元也足以置办一身像样的穿搭。我想,我们当然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努力提升生活的品质,但是,在追求的这个过程中,不要让自己迷失在单一的追名逐利之中,否则,沉迷其中,甚至会害了自己,唯利是图,不择手段,遭受牢狱之灾的也比比皆是。因此,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在做人做事上要记得反思,既要看到“有”的层面,也要看到“无”的价值。减少一点功利心,留一点时间的缝隙,做点无用事,也许生活会因此变得不同。
第四:自知,知足、知止。
关于自知,书中这一段也是非常熟知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段话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我感觉很多时候,是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不自知的,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能战胜别人是有能力有力量的,但是,能战胜自己才是最强大的,当我们总想着战胜别人的时候,对于自身存在的弱点能够很好的克服改变吗?我发现自己还差的很多,这方面自己还要好好修为。
说到知足、知止,也让我想起白岩松老师引用过的一段话: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特别赞同这个观点。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讲的: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意思是:我们人生下来,长寿的有十分之三;短命的有十分之三;生下来,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但是,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什么原因呢?求生欲太过了。
尤其是最后这两句,看完特别的感慨,生活中这部分人在新闻上也会看到,用句俗话讲,这部分人是自己“作死的”。另外,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生活水平都好了,很多富贵病也都随之而来了,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奉养过厚了,导致我们身心不健康。因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中,在追求的过程中要存有知足的心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很多事若不知止,一旦过线,要么会触碰法律的红线;要么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这都得不偿失。
第五:对立统一思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段话也是人人非常熟知的了,好事可能会转化成坏事,坏事也会转化成好事。善与恶、美与丑、福与祸、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都是这个道理,相互包含,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在我们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其实每天也都在变,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当我们无论身处逆境顺境,保持一颗平常心,一个好心态,这对身心都有益。
第六: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中每一段话,就如同一个知识点,从一个知识点举一反三,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万事万物。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全书一共八十一章,也就五千字左右,但是,读完以后思维却不仅仅停留在对书中的每一段话的认知上,合上书,你可以想不起书中的原文,但是,书中每个知识点背后带来的思考却是在脑海中一直在延续的,这种潜移默化带来的思考能力,也是读这本书的一大收获。
第七:书中还有很多深受启发的段落,比如:“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我们使劲踮起脚尖追求来的东西不一定能长久,这一点,与《论语》当中夫子讲的一段话也有相通之处:“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我们靠一时的聪明才智,虽然得到了自己那个想要的那个结果,但是,当自己的德行还达不到的时候是守不住的,因此,也理解了“厚德载物”这句话的道理。再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人、处事、修身,学习水的柔与坚韧,以及水的不争思维。还有对“无为”的思考,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妄为、乱为,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谋与远虑……
零零散散写了这么多,有词不达意的地方,也有,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尴尬。但是,每天阅读的过程是充实的,有收获亦有喜悦。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常读常新,某一天一定还会再读。因此,无论是茶余饭后闲来无事看几句,或者静心去阅读,都会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身心受益。最后,结合自身当下的生活,用书中的两句话作为小结后的思考吧: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