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每天写1000字
读《显微镜下的大明》有感“明末移宫案”

读《显微镜下的大明》有感“明末移宫案”

作者: 北归燕 | 来源:发表于2017-02-15 12:18 被阅读0次

    一口气读完马亲王所写的《显微镜下的大明》,惊叹这场不大不小的“万历初年徽州丝绢案”竟掺杂了如此多的利益、政治冲突,也为明朝官员、小吏等人的折腾劲而叹服。


    故事概要:案件的发生地徽州府下的歙县,其府下管着六个县,分别是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俗称“一府六县”

    一天,一名叫帅嘉谟的学霸,闲来无事算起了徽州府历年来的税粮账册。这么一算,发现猫腻,他认为本该有六个县分摊的“人丁丝绢”税目,只有歙县独自承担,这怎么行,不合理嘛,于是乎,正义感强的帅学霸要为歙县老百姓讨个说法,一场前后持续近十年的“丝绢案”开始了。

    这样的案件,我起初认为算不上大案,查明缘由,该咋办咋办就是,熟料后期竟然到了惊动朝野,百姓暴乱的地步,甚至有人差点为此被杀,那个为歙县讨说法的帅嘉谟落了个发配充军的下场。

    读完该书,不单单为马亲王的妙笔生花叫好,更为这个案件背后所关联的利益网瞠目结舌。


    我眼中的大明王朝,中国历朝历代中最能折腾,有意思、有料的一个朝代。你明明认为这样的一件事是没有必要发生的,事实上它就是发生了,即使是案件的本身或许不重要,但案件内藏的文章影响还不小,甚至还是历史谜团,让后人绞尽脑汁的寻找答案。那些看起来的偶然事件,都有必然的种子。

    读了本书的“丝绢案”后,脑海中瞬间飘过的是发生在明朝末年的那场“移宫案”,该案梃击案、红丸案,是发生在明末宫廷中三大案。

    案件:移宫案

    时间:1620年7月

    人物:明处有朱由校、李选侍、杨涟等;暗处为朱常洛、万历帝、郑贵妃等

    结果: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小皇帝获胜,大厦将倾

    老皇帝一命归西,儿子继位,继母想住在乾清宫不愿搬到哕鸾宫,想让儿子封自己为皇太后,结果引来了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坚决抵制。

    打眼一看这是事吗?要放在讲究伦理、父权、君权的古代,事真不能这么简单

    首先一点,乾清宫是寝宫也是宫廷正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官员、使臣的地方。当时朱由校的登基大典也准备在乾清宫举办。到了清康熙少年时擒鳌拜就是发生在乾清宫。某种程度上可说,它是权利的象征。

    这就是为什么丈夫泰昌帝朱常洛归西了,小皇帝朱由校继位,这后妈不愿意离开这儿,那些饱读圣贤书的杨涟等人坚决反对的缘由了。

    注意的是,朱由校的亲妈是王氏,据说是被李选侍给欺负死了,现在朱由校继位了,她凭什么还敢明目张胆的控制他,把持朝政?

    背后有人撑腰

    谁?

    郑贵妃、魏忠贤

    郑贵妃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最宠爱的妃子,爱屋及乌,按照万历帝的意思要立郑贵妃子朱常洵为太子的,为了能让朱常洵入住东宫,朱翊钧可是和群臣斗智斗勇长达15年之久,万般无奈下才立了怎么看都不顺眼的朱常洛,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后世将这段称为“国本之争”

    按祖制皇子封王后是要前往封地,非皇帝诏命不得回京的,不过朱常洵却依然住在京城,直到发生梃击案,加上太后也就是万历帝母亲对郑贵妃压力,福王才离京到洛阳上任。

    自己的儿子没能继位,郑贵妃并未死心,将其婢女李氏赐给朱常洛,进而控制他。没想继位一个多月,朱常洛有因“红丸”驾崩了(传红丸案与郑贵妃也脱不了关系),继位的朱由校刚16岁,因为父亲继位前太子之位不稳,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活着,自己都顾不上,更没心思关心儿子的教育了。朱由校可以说是大字不识,后来大宦官魏忠贤才有只手遮天的机会。个人认为郑贵妃也想趁这个机会把持朝修改祖制,让远在洛阳的儿子回到自己身边吧。

    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移宫案”背后竟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权利、利益、亲情、党争;其案件本身不重要,处理方式也不会有太多人去关心留意,其负面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明朝这座国家机器偏离正常运行轨道,群臣正事不干投身党争,矛盾白热化,农民起义不断,王朝风雨飘摇!

    曾想:如果当年万历皇帝在立储问题上,不那么偏心,遵循立嫡立长的祖制,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梃击案、红丸案,当然不会有移宫;如果那些大臣遵圣意,就不会有后来的木匠皇帝了;如果……,只能是如果。

    明朝,先是叔叔干掉侄子(靖难之役),接着三宝太监远行(郑和下西洋),再来弟弟取代哥哥,哥哥赶下弟弟(土木之变、夺门之变),不够热闹再来一场宫女杀皇帝(壬寅宫变),还不行东林党争、三大案、哗啦李闯起义;好一栋大厦,怎一个“折腾“了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显微镜下的大明》有感“明末移宫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hq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