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幅世界名画,后来被艺术评论家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同时它也是一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这幅名画背后,艺术家与女仆之间那段秘不可宣的情感。
选择看这部电影,开始纯粹是因为被海报中少女的美所动容,总感觉这略显忧郁的眼神与美丽的面庞背后一定有一个明丽安静而又澎湃激荡的故事。
果不其然,在艺术家眼里,有美也有爱,在女仆的心中,有艺术也有不可逾越的困顿。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极具乡村生活气息的小镇上,市集的叫卖声,卖肉屠夫的奸滑世故叫人忍不住回想起上个世纪的闹市。
整个大背景又显得广阔而接近大自然,即便女主角带着头巾,粗衣素服行走在市集人群里,也丝毫掩盖不了她的这种纯天然的美,仍旧气质绝然,光芒熠熠。
于是卖肉的小屠夫第一眼就对这个第一次来买肉的小女仆着了迷。
不光外表出众,她的内心也藏着一种对画的敏感,对艺术的崇拜,这为后来的故事做了铺垫。

可能从打开窗户看云谈云的色彩的那一刻,二人互生微妙的情愫,从此小女仆的生活也变得有了色彩。
少女情窦初开,心怀幻想,此后,一个人看云时不禁发呆,嘴角不自觉的微笑上扬,无疑她好奇倾心于主人。
但是地位的低下连同情感也一同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她唯一能做的便是配合,她变成了他的模特,牺牲自己的时间,忍受疼痛,来满足画家的所有要求,也是成全自我的冥想。
艺术家以作画的忠诚与热爱为信仰,在负债累累下,又不得以之赖以维生,在拮据的生活中孤独而骄傲地活着,也活在自我的艺术中。
二人相见慢慢互知相悦,但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改变不了什么,也许激发的只能是创作的灵感。
艺术家有妻子有家室,满眼里都是艺术的神圣与完美,他的爱当然不同于凡夫俗子,无可考证内心有几多柔情,外表反而显得冷酷而肆虐。
电影中男女主角台词并不多,对话也相对简单,但是每一个神情与细微动作都在传达着一些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又无需言语。
里面有爱意有美好,有着迷有欲念,有克制有隐忍,这也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
彼此心灵的相通让人欲罢不能,心潮澎湃,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到最后无疑是一种折磨。
美与爱,欲与罢,成就了这样一幅经典名画,最后,卖给了觊觎女主已久的好色污浊的商人,仅仅是用来换取生活所需的一些钱财而已,无奈又略带讽刺。
这唯独让艺术家的妻子痛不欲生,她并不了解实情,一心以为是丈夫的背叛,她撕心裂肺地问,为什么不是我(画上偷偷戴着她的珍珠耳环的人)?
艺术家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因为你不理解!

看到这一幕,听到这一句,我想换作任何一个女人,都会顿时理智全失,无力而竭的,这个妻子把那种悲哀与愤怒都凝缩成了对女仆的一个字“滚”。
女仆离开了这个家,她的心也许也是苦涩的,空荡如也,美好只是一场梦,说是被利用那也是心甘情愿的,不管如何,始终也换不来一种想有的结果。

命运与现实,无人能逃脱,结局她可能嫁给了小屠夫,过着小妇人的安宁平静的普通日子吧。
有一天,主人家派人送来了一样东西给她,包裹的很严实,看起来也很珍贵,当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看时,正是那个自己曾戴过的珍珠耳环。
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这也许是艺术家的一种寄托与寓意:你永远是我眼里的珍珠,宝贵纯净。
也可能是艺术家妻子想通了,用赠送作为对她往日的回报。
不管怎样,这段经历只能用余生去回味,得之赠品,更确定无怨无悔。
唯艺术永恒,美丽永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