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在读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书中的内容,我将会按照书中的章节来做读书笔记。
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这是第六篇内容,关于才能。采铜认为努力是最需要学习的才能,于是他这部分干脆写的就全部都是努力,或者说是如何正确地努力。以下为书中关于学习的精华内容,与你分享。
正文部分
1、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
关于人的才能的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书中借助人力资源专家maria·Meyers的研究来试图阐明这个问题:有关才能的四种典型观点,如下图
源于《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里面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特有-普通“,另一个是”恒定-发展“。前者的分歧是,只有少数人具有杰出的才能还是每个人都可能具有杰出的才能;后者的分歧在于,人的才能是固定的还是发展的。
从书中看,采铜是认为人的才能是具有普遍性(但会有差别),同时人的才能既是固定的,但也是可发展的。也就是所谓的“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至于采铜如何论证的,可以参照看下书,个人觉得他论述的不够有说服力,有些分散。
2、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
采铜在完成对人的才能的阐述之后,建议我们与其将目光放在自己与他人的天赋差异上,倒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上。
而对于努力这件事,可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努力不是一味地“使力、使力”这么简单,它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更是一种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而这个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3、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这一部分的标题是:没有突出的长板是最危险的——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这让我备受触动,因为我好像就没有特别长的长板。)
书中是借助对传统的木桶理论的批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培养一个长板。
书中有一段话鼓舞人: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为人生前途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专心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看上去极不起眼。三心二意、畏葸不前、瞻前顾后、贪多求快、跟风冒进都是大忌。
书中还有另外一段话,也是极其有道理: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提升的方面实在太多,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自己的弱势带来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与他人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来解决。但要是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而易见的优势,有谁会愿意和你组队打怪呢?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4、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在互联网时代,人的时间被各种信息占据着,而在这种条件下,你很难在某一方面做的非常突出。作者非常真诚地建议我们,要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同时要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5、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6、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而越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也越有可能接近高难度的挑战。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挑战,而不是一直使用”标准动作“,要为自己提供必要的难度,以此来提升才能。
7、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意志力可能只是一个神话。
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远了。
总结
这部分是我认为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可能是因为它切中了我的要害:我需要为自己构建一块长板,而它告诉了我要怎样去构建,起码是从方法论层面的。
最后再分享一段书中写的非常好的话:努力这件事是需要我们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审视和思考的。甚至可以说,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在努力这件事情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件的投入。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