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
《论语》泰伯第八(1)

《论语》泰伯第八(1)

作者: 林夕1林夕秋阳 | 来源:发表于2019-12-30 21:03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白  话:

        孔子说:“泰伯,真的可以说是品德高尚极了。他好几次把天下让给季历,老伯姓不晓得怎样称赞他才好。”

        这一章是孔子对于泰伯的一个称颂,这个称颂是非常高的称颂,孔子称他为至德,这个“至”就是最高了。

        朱熹注解说这个至德是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就是最高的一个德行。

    一般的百姓,也就看到表相的行为,没有办法对于泰伯那种用心,深刻地体察,就无法去称颂他的美德。

        后人注解说,这个是一种隐德,隐藏的隐。

      泰伯的让天下,

    一方面是让得非常的坚定;

    一方面是让得非常的大,天下至大至大;

    第三个,是让得非常的真诚,这个真诚就是民无得而称焉,

    他的这个让不是为了自己生前生后的美名,而是真的是希望百姓、国家,能够因为季历继承君位然后传给姬昌,而让国家获得发展,而让百姓获得安乐,是为了成就众人的利益。

        孔子因为这两件事情,“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因为泰伯能够“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就评价泰伯的德行其实是至德,是最高的德行。

      让有什么好处呢?

    让就对个人来说,其实是养成一种不自以为中心的这样的一种心态;

        对众人来说,其实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泰伯的让,还有另外一层,我觉得很值得提出来,就是他对于父亲心意的一种深刻的体贴,泰伯的让,还有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去体会的,就是泰伯对于父亲周太王想把君位传给姬昌的那种深刻的一种体贴,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样深刻的体贴,所以他会很坚定地要把君位给让出来。所以三让天下,然后民无得而称焉,而获得孔子的这样至德的一个称颂。

        泰伯这样的一个让国的美德,因为体察了父亲的心意,而且非常善巧的做法,虽然表面上不符顺于孝道,可是是孝道的一种权宜方式,因为那是一种大孝行为的一种表现,能够饶益天下百姓,那也获得孔子非常高的称赞,在《史记》里面《吴泰伯世家》也就放在第一篇。

    1、了解了泰伯其人,也知道和理解了泰伯“让”的内涵。为之赞叹,真不知道怎样称赞他才好。

    2、“让”:养成一种不自以为中心的心态,仔细体会是何等的美,但也何等的不容易,这就需要不断的磨练自己。

        3、泰伯的“让”,是他对于父亲心意的一种深刻的体贴,这样的体贴是常人不容易做到,这是泰伯最大的“孝”。

    4、泰伯的“让”不是为了自己生前生后的美名,而是真的是希望百姓、国家,能够因为季历继承君位然后传给姬昌,而让国家获得发展,而让百姓获得安乐,是为了成就众人的利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泰伯第八(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qv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