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欲的根源
《阿含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群来自西方的比丘,在返回故乡前,向舍利弗尊者请益,若有人问“汝彼大师云何说法?”当如何作答。舍利弗尊者回答:
“大师唯说调伏欲贪,以此教授。”
为什么调伏欲贪(或言去除利欲)便含摄得一切佛法的修学?依照佛陀的教诲,生死与解脱的根本在于我见、我执、我慢,为何又言调伏欲贪?其实,欲贪(广说为贪爱)与我执是密切关联的:我执是贪爱的内在根源,贪爱是我执的外在表现(嗔恚是贪爱的一种形式)。所以调伏欲贪和我执、我慢的断除是一致的。可以说,调伏欲贪是佛法修学的全部内容。
二、利欲的过患
“众生种种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欲生、欲集、欲起、欲因、欲缘,而生众苦。”(《杂阿含经》)欲是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源。探究众生种种行事,所为无非趋利避害(或言离苦得乐)。然而实际采取的手段却与目标背道而驰,最终的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大智度论》有一首偈全然地反映出沉溺诸欲的种种苦患: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三、利欲的断除
去除利欲并非教条式的禁欲主义,而是真正认识到利欲的本质以及利欲的过患,从而发起精进猛利的离欲心;甚或基于对于众生苦迫的广泛同情,从而发起慈悲济世的菩提心。当然,彻断欲染还须具备缘起的洞见——本性空寂的缘起本质以及因果宛然的缘起现象,即苦、空、无常、无我的诸法实相。
然而,世尊也并未斥责学人基于增上生心,而追求现生或来世的福乐。但这并不是肯定利欲的正当性,而是由于世尊洞彻众生的妄情,说以世间正见(正见世间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前后生、有凡有圣等),来引导那些未能发起离欲向道之心的学人,合乎规律地为现后世的福乐甚至未来的出世法行,造作正确的因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