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行距版权今日看点
希区柯克分身术:《辣手摧花》

希区柯克分身术:《辣手摧花》

作者: 灰土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18:55 被阅读48次

12次眩晕:非主流希区柯克(7)

希区柯克分身术:《辣手摧花》

(本文是2009年为《看电影·午夜场》写作的希区柯克电影连载的第七篇。这次连载共12篇,选出12部相对“非主流”的希区柯克影片进行分析,期望让读者看到一个更为丰满的希区柯克。)

《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 (1943)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主演:特雷莎·怀特 Teresa Wright、约瑟夫·科顿 Joseph Cotten、麦克唐纳·凯瑞 Macdonald Carey、帕特丽夏·科林奇Patricia Collinge

       1942年,《辣手摧花》在美国开拍。影片拍摄时,希区柯克远在伦敦的母亲得了重病,这消息一直啃噬着希区柯克的心,拍摄后期,母亲在伦敦与世长辞,而希区柯克因为战争等诸多原因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使得希区柯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一直沉湎于对家乡、对过去的怀念,他将关于小镇的记忆、关于家庭的记忆和爱灌注到影片中,于是我们便有了影片中一组家庭成员的精彩群像。不仅如此,倘若了解希区柯克本人的性格,也便能惊奇地发现,他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分出数份,然后将这些特点投射到影片诸多角色中。他仿佛有了分身术,并将分身化作自己的角色。

      也因为如此,希区柯克也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说:“我在美国拍的电影中,《辣手摧花》是我个人最喜欢的。” 1943年影片上映,广受好评,这是第一部被人们认作大师手笔的希区柯克电影。这电影也让希区柯克脱离单纯类型片导演的范畴,进入对世界的深入思索。


最好的人物群像

      希区柯克在《辣手摧花》中为观众提供了他最好的人物群像。通常,他的电影的人物常常成为情节的牺牲品,只是悬念装配的零件。而这一部,他却让悬念与耸动的情节不那么咄咄逼人,而是让影片对角色的描画有了小说家描述人物的那种细致、精准与高明。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令人记忆深刻。主角身上,希区柯克用足酣饱的笔墨,而那些即使是最轻描淡写的配角,也依然能有血有肉,灵光四溅。希区柯克自己也意识到这点:“《辣手摧花》为我提供了一次罕有的机会,悬念、情节和人物结合的那么好。人物通常并不是我最优先考虑的,但如果能有好的人物,我都会感到很高兴。”

舅舅查理:伪饰的魅力

      1942年,希区柯克刚拍完不成功的《海角擒凶》,着手准备下一部影片。制片人大卫·塞尔尼兹克麾下有一位管剧本创作的文学部主任玛格丽特·麦克唐尼尔。玛格丽特的丈夫在一次聚餐时向希区柯克提供了一个题材。这是一则真实新闻:1928年,名叫厄尔·伦纳德·尼尔森的杀手在美国被判处绞刑,此人在1920年代中期连续杀死22名富有的寡妇,被冠以“风流寡妇杀手”的恐怖名号。希区柯克对此很感兴趣,麦克唐尼尔夫妇便为他写了一份九页纸的故事提纲,并暂定名为“查理舅舅”。影片的主角,冷血的杀手查理舅舅,也即被确定。

      影片中,查理舅舅在杀死几个富有的寡妇之后,回到家乡小镇的姐姐家里躲避追捕,并期望在这里安居。姐姐的女儿,他的外甥女,名字也叫查理的,是个正青春的漂亮姑娘。小查理十分仰慕舅舅,幻想这个在外面闯荡的高大男人能给她平凡到无聊的日子带来一线生机。但在两人接近的过程中,查理舅舅的真面目不断被揭开。在这个揭示真相的过程中,小查理的精神不断向崩溃边缘滑落,而查理舅舅的形象便在观众眼前不断丰满起来。

      影片起初,查理舅舅便显示出自己的聪明与机警,他摆脱两个警探追捕的过程,沉着不慌乱。他于火车上伪装成重症患者,驻了根拐,行走艰难,避人耳目,惟妙惟肖。

      当他到达小镇,则为所有人展示出一位魅力十足的绅士。在希区柯克的剧本中,给他的外貌设定是“非常整洁,而且过分挑剔”。他满面成功人士的笑容,口齿伶俐,恭维姐姐是最漂亮的女孩;在餐桌上侃侃而谈自己游历世界时乘坐的有酒吧的帆船。为每个家人都带来贵重的礼物,给姐夫一只腕表,给姐姐貂皮围领,给外甥女小查理一枚绿宝石戒指,自然这些人不会知道这些物件属于死去的寡妇们。他还把自己珍藏许多年的家族照片送还姐姐,显示自己对家族有深沉的爱。他甚至充满幽默感,在去姐夫的银行存钱时,故意开姐夫的玩笑,尽管叫姐夫在同事与老板面前有点难堪。给小镇妇女做演讲,博得镇上名流们的一致好评。

      只是小查理很快发现了隐藏在这个完美形象之后的秘密,查理舅舅很害怕自己的秘密暴露,于是狡诈的一面便开始显现。他发现报纸上有关于追捕自己的新闻,便拿报纸给姐姐尚年幼的小女儿和小儿子玩叠房子的游戏,用这狡猾的方法把报道撕下来塞进口袋,避免叫家人发现。

      当小查理发现查理舅舅就是“风流寡妇杀手”,查理舅舅的冷血一面显露出来,他要干掉自己的亲外甥女。为了不露痕迹,他先是把屋外通向二楼的木梯上一块楼板锯到将断的状态,小查理踩落,差点栽下楼梯。此计失败,他又趁小查理要去车库拿车,事先将车弄到启动状态,拔了钥匙,排气管开始排废气,小查理进了车库,他便在外面将门卡死,废气很快布满车库。但此计还是失败,最后他被迫要离开小镇,他要求小查理送他上火车,在火车上,凶相毕露,终于拿出对付风流寡妇们的阴险招数,掐住外甥女的脖子,并要把外甥女推出疾驰的火车。

      查理舅舅所有这些魅力、幽默、念旧、狡猾、冷血、残忍的“品质”,都在影片从头至尾的“伪饰”中被串联起来,并且这“伪饰”十分成功,除了侦探与小查理,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完美的化身。到最后死去,小镇的人们还为他办葬礼,悼词称他是小镇“引以为傲的孩子,勇敢、慷慨、善良……”

      希区柯克此前、此后都极少这样比编织剧情还用全力去描绘一个主角,也很少再将一个坏蛋角色描绘得如此动人。我们如小查理一样痛恨他,却又不得不如小镇的人们那般同情他,难以抗拒那种掺了毒的魅力。

外甥女查理:邪恶的背面

      影片另一个蕴含丰富性格的人物便是与查理舅舅一直形影不离的外甥女小查理。她与舅舅的阴险性格完全相反。她坦率而单纯,整天躺在床上想自己的生活太过无聊,并向关心自己的父亲坦陈这种无趣:“我们的家庭生活破碎了……日日如是,了无新意,生活刻板枯燥,最近我正为此感到心烦意乱。我们未来会怎样呢?”父亲告诉他未来不会差,他才升了职。小查理生起气:“钱!我在说灵魂,你却说钱。我们之间只有吃喝睡觉,从未认真倾谈过。”

      这女孩坦率的不满现状与耽于幻想,虽则十分可爱,但也是她噩梦的开端。她觉得在外闯荡的查理舅舅必有种梦幻般的魔力,能将她从沉渣泛滥的生活底部捞起来,托起到一片灿烂的阳光下。只是从舅舅下火车那一刻起,她就不断发觉一些蹊跷处。小查理性格与舅舅唯一相像的,便是机智聪颖且观察敏锐。她发现舅舅下火车时先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当火车开动,却立即大步流星向自己迈过来;舅舅送她礼物,她却眼尖,立即看见戒指内圈刻了别人的姓氏与纪念文字;她发现舅舅与孩子们拿报纸玩游戏是要藏起报纸一些版面上的秘密。她不断将这些细节拼凑起来,一步步发现“风流寡妇杀手”的真相。

      但她无力揭开这个真相,因她太过善良——这是小查理性格中无可逾越的弱点,她知道自己如果报警,母亲将因弟弟的堕落而绝望,这个家庭将完全破碎,于是她所能想到的抗争方法,只是想尽办法暗中逼迫这个恐怖的舅舅离开小镇。

      小查理不忍揭露查理舅舅,还有她与舅舅之间一种解释不清的爱,她自己也不忍得叫舅舅去做电椅。这爱介乎亲情与爱情之间,并且有一种“心电感应”相维系。在影片开始,舅舅打电报说要回家,而小查理正好也想到找舅舅来“解救”自己无趣的生活,她向打电报的服务员说这是“心灵电波”。舅甥两人相见,她便十分亲热地对舅舅说:“妈妈觉得我们很像,便用你的名字替我起名,我也感觉我俩相像……我们不单是舅甥关系,还有另一种关系,我了解你。”而舅舅在报纸上被称作“风流寡妇杀手”,小查理则会无缘无故地不断哼起一首名为《风流寡妇》的圆舞曲,这又是特意设置的“心灵电波”了。

      对此,希区柯克在采访中如此阐释:“我的想法是:少女整个一生都会爱着她的查理舅舅。”从创作的角度说,这种仿佛世界永远分割不开的黑白两面的“爱”,黏合的是希区柯克内心邪恶的想法与善良的本性两面的关系。大小查理于影片中的对峙,正是导演内心的完整组合。

      希氏传记之一的《天才的阴暗面》中曾引用蒙田的话来解释《辣手摧花》中这种有些人格分裂式的设置:“我们都是双重自我,因此我们能相信我们不相信的事,而且无法摆脱我们所谴责的事。”

配角们:导演的分身

      《辣手催花》中的配角们 出场都不多,但对这些小人物的描写,希区柯克也都是几个镜头便能交代得十分传神。而且这些人物身上最大的特色,全部来自于导演自身或内心的记忆。

      小查理的爸爸与朋友赫伯特,两人都有些小镇居民的迟钝劲儿,但这两人对侦探小说有共同的爱好,他们在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探讨如何将对方杀死。爸爸说的杀人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他说他会拿锤子砸死赫伯特。而赫伯特则喜欢靠精心设局来杀死小查理的爸爸,比如用毒箭、毒蘑菇、毒药,他甚至在咖啡里放苏打水来模拟毒杀过程。两人乐此不疲,称之为工作之余“放松的方式”。这些可爱而可怕的讨论,明显是希区柯克将自己最大的兴趣投射在角色身上,却叫人看起来饶有兴趣。

      查理舅舅的姐姐、即小查理的妈妈,是个慈母的角色,她与小查理一样单纯、善良,而且胆小,有些迂腐。她喜欢大声接电话,为此小女儿安妮总是嘲笑她:“这真让人难堪,别人会以为妈妈没见过电话,她不懂科学,以为声音大才能传得远。”她做蛋糕一定要遵守顺序,警探冒充家庭调查员要给妈妈拍做蛋糕打鸡蛋时的照片,妈妈很固执:“你要拍我打蛋,必须先等我搅拌好牛油和糖!”

      这个角色是希区柯克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的,以上这些小习惯,都是希区柯克母亲的习惯,希区柯克甚至连母亲的名字“艾玛”也一起拿来放到电影中。希区柯克的母亲重病在身的消息在影片拍摄时传来,后来谈起拍摄时的心情时,他说:“我必须承认,当时我正想着身在伦敦的母亲。战争的危险一直存在,她的健康状况也在退步。她当时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如果我们想创作电影里的母亲角色,很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你可以认为《辣手摧花》里的母亲是来自我一段记忆的虚构。”这种回忆,是母亲角色动人无比的根基。

      影片中,查理大家庭中最可爱的是两个小毛孩。小儿子对数字十分敏感,天天数从家里到面包店一共要走多少步。而且他喜欢吵嚷着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提出古怪的问题,这正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希区柯克。爱看书的小女儿安妮戴个眼镜,整天手不离书,电话铃响了,她就捧着书,慢慢拿了凳子,走到电话机旁,踩上凳子接电话,边说话,还是盯着书。她说起话就喜欢用书面语,而且学会了掉书袋。她对书的兴趣也来自导演本人,她讨厌爸爸那些看不懂的书,而是喜欢看《劫后英雄传》这样有英雄的浪漫故事。

“社会学家”希区柯克

      从这部电影开始,希区柯克不再是简单的类型片好手。他将对社会的观察与思索纳入剧情。

      希区柯克在影片中反复阐述查理舅舅对世人悲观的看法,他并不认为自己杀死那些靠丈夫遗产生活的“风流寡妇”有什么错,因为那些人“成群结队进入最豪华的酒店,吃喝玩乐,挥金如土,满身铜臭,到处炫耀珠宝,无所事实,叫人恶心!年老色衰、痴肥、贪婪的女人……她们是脑满肥肠的畜生。”这话十分恶毒,其中的社会道德判断也颇武断,以此作为杀人理由,就像《夺魂索》中强者应该杀掉弱者的理论一样显得荒唐。不过希区柯克显然期望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腌臜世界的批判态度。

      希区柯克还对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进行了一些辨析,思考的切入点便是小查理这样无忧无虑,生活简单的小镇姑娘。在身份暴露后,查理舅舅在一间昏暗的酒吧恶狠狠地对小查理说:“你以为你晓得这世界,是不是?你以为你是个了解世界的聪明小姑娘。但是有太多东西你压根不懂。说真的,你知道什么?你就是一个生活在平凡小镇上平凡的小女孩。每个平凡的早晨你醒过来,知道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情能叫你心烦。你每天就这样过着平凡的小日子。晚上你睡你平凡的觉,做些平和而愚蠢的梦。然后我来了,给你带来噩梦,有没有?” 但最讽刺的是希区柯克安排的结尾,他显然要嘲笑这个安分的世界。众人把查理舅舅当做大好人安葬,给他华丽的悼词,而事情真相被小查理隐藏起来。这个世界必将丑陋的事物隐藏起来,才能真的运转下去。

      这些对生活的社会学家式的思索是希区柯克其余电影中不多见的,也因此,《辣手摧花》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原创剧本奖。 1991年,电影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收藏名录,因为这电影“在人文、历史、美学上都极重要”。

相关文章

  • 希区柯克分身术:《辣手摧花》

    12次眩晕:非主流希区柯克(7) 希区柯克分身术:《辣手摧花》 (本文是2009年为《看电影·午夜场》写作的希区柯...

  • 希氏样板戏:《海外特派员》

    12次眩晕:非主流希区柯克(8) 希区柯克分身术:《辣手摧花》 (本文是2009年为《看电影·午夜场》写作的希区柯...

  • 希区柯克

    其实,希区柯克花了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铺哏,就是为了杀妻男往楼对面窗户的这一看!两男人目光交接,观众怦然心动!那么,返...

  • 希区柯克

    因为学习和论文的原因,很长时间都没有心情看电影。周末的时候,突然兴起,就选了一部《希区柯克》来看。 ...

  • 乡村.记

    领家小孩,辣手摧花。我自花痴,谁敢造次?

  • 水彩蝶恋花

    水彩-辣手摧花,好好的香水静物被花给毁了!

  • 辣手摧花

    下班回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花车,又忍不住出手,端了一盆回家,这么大一盆植物搬回家放在书架上,俺家大叔竟然没看...

  • 辣手摧花

    不知是哪一双手 摧残了你在春日里的温婉 本是春光正好,年华正盛 却无辜在这里,悄声哀怨 摇摆在枝头的惬意 弹指间变...

  • 辣手摧花

    还不舍得剪花剑,你的多肉都快死掉了! 相信肉友们都清楚,养多肉最痛苦的无非是“辣手摧花”的时候。明明开得挺好的,枝...

  • 辣手摧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希区柯克分身术:《辣手摧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au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