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痛

作者: 史丽芬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8:43 被阅读207次
    成长之痛

    没看《狗十三》之前就已经看到了大量的评论,几乎一边倒认为影片真实地再现了中国青春期的叛逆以及突然而来的成长,很多人说欠了自己一个真正的青春。真正看了影片,更是百感交集。

    离异,隔代养育,初恋,喝酒,偏科这些确实很真实地在我们的青春里上演。虽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这些事儿,但我们的青春里似乎都有一条珍爱的“狗”,很多无法言说的秘密都可以和狗倾诉,哪怕这条狗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

    青春时总会特别关注某些事物,当做自己的精神支柱,某一天突然崩塌了,自己已经觉得痛不欲生了,别人不但不理解,反而觉得自己叛逆不懂事。

    我初中时曾经养过一只猫,每天晚上辛苦的作业时光都是在猫的陪伴下度过的。它温顺地卧在我的膝上,偶尔用手挠挠它的脖子,还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那么享受。都说猫不忠,但青春里那些渴望独立又渴望情意的岁月里,却又纠结在人心难测的痛苦中时,它确实给了亲朋好友所不能给得信任以及陪伴,那应该是一份情感的归属。

    后来有一次小猫跑出去,不知是吃了别人下的药,还是吃了被毒死的老鼠,半夜里焦急挠门的声音惊醒了我,开门后,它冲了进来,身体因痛苦蜷缩起来,一声一声凄厉地叫着,眼含泪水巴巴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救救我,救救我。”可那时在那个偏僻的县城并没有宠物医院,年幼的自己又无能无力,眼睁睁地看着它咽了气。我抱着它僵硬的尸体哭得肝肠寸断,后来把它葬在屋后那片树林里,从此再没有养过猫!

    所以小主人公后来的无理取闹,比如推到爷爷,导致爷爷骨折,喝酒,和姐姐的男朋友在一起都是太痛苦了又不知道如何发泄。我非常题解它。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价值体系中,书本中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这个世界的美好,我们要孝顺,我们要谨听父命,我们要……

    但外界要求孩子做到的很多,大人却往往不够自觉,往自己就打破了底线。喜欢的物理课被换成了英语课;答应去看的科技展览也取消了;明明说小孩子不可以喝酒,却让自己在酒场上陪酒。被父亲的一顿暴打后,小主人公好像突然变得懂事了:不再执着于找自己丢失的那条狗;尝试着陪后母的儿子玩;在自己不喜欢的英语课上下功夫;考出了让家长满意的成绩;强迫自己喝下不喜欢喝的牛奶;面不改色地吃掉端上来的狗肉,似乎一场爆打变成一次成长的契机。但这样的成长却让人充满了伤感。人总要学着长大,学着承担。孩童之所以无忧无虑,是因为不懂的这世间的艰难。一旦懂了,知道无人可依靠,便自然而然学会了坚强。

    说不清这样的懂事是好还是坏。但成长是必然的,或迟或早。像我现在见了猫再不会有亲近之感,一是因为不是我的猫,二是担心抓伤了我的宝贝,万一感染病毒怎么办。成年人过得小心翼翼,不再有青春时的张狂,是因为知道了后果的严重,明白承担之痛罢了!

    影片中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呢,夹在两个女人,两个孩子中间,对父母的愧疚,以及繁重的工作,低声下气的奉承,对女儿的失信,哪一样是愿意的?后母身份的纠结,姐姐失恋的痛苦,爷爷奶奶的力不从心又有哪一方是志得意满,无所不能的!

    成长不过是可以面不改色地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可以不动声色地消化痛苦,可以在夹缝中勉强支撑,坚持走下去。影片中的角色其实无所谓对错,评论者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总觉得错误的是另一方,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人生如此,需直面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之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bj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