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三天前,设定了一个门槛,主动学习和思考那些有趣的思想。前提一旦确定,烧脑的思想雨后春笋般从信息丛林里跳将出来。首当其冲的是“系统思维”,这个概念乍一听没什么了不起,仔细琢磨毫无头绪。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思维?
带着这个问题,找到德内拉•梅多斯的著作《系统之美》。前几章看的认真仔细,越往后看概念越多,头绪越纷乱,到最后决定放弃学习。任何烧脑的思想都不是一句话能说明,必须在大脑中形成回路,达成初步的认识,进而理解、消化,成为自己的认知。如果不是遇到“三个石匠”的故事,到现在估计我还身处云里雾里。
有三个石匠在打石头。路人经过,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打石头,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如果你是三个石匠的直接领导,请问,哪个石匠最让你放心?哪个石匠最让你担心?(想好答案,继续。)
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最让人放心的石匠是第二个,因为他卓越,具有“工匠精神”。
哪个石匠最让人担心?答案分两派,一派认为,第三个石匠最让人担心。他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另一派认为,第一个最让人担心。他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动力,很可能敷衍了事。
作为领导者,要学会系统思维,只有掌握了分析判断能力,才能把“三个石匠”案例看的更清楚。
系统,是一个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各部分互相之间有联系,作为整体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系统三个关键词——要素、连接和目的。比如部队,由机关、基层组成,机关又分部门,基层根据任务区分专业和职能,合起来是一个整体。
系统有一个概念叫库存,可以理解为一个团级单位的固定人数(比如800人)。库存像一个水池,分为出水口和入水口。评估一个系统,首先考虑它的输入、输出和库存,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每年9月战士退伍,因输出库存人数减少,因此,同年会有数量对等的新兵补入,即输入。机关与基层,主要任务是调配进入和输出的兵员,使他们整体素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而整个系统的目的是能打仗,打胜仗,各个要素和部位的关系都指向最终的目的。
改变一个系统,可以有两种政策。下策是直接命令,想要什么就直接要,反对什么就直接禁止。上策是寻求一种共识。在这个新的共识上,把全体人员团结起来去做一件事。“团结就是力量”,是在某种共识的基础上,系统将所有人的小目标和系统的大目标达成一致。
系统思维有三个要点。
第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们回到三个石匠案例。三个石匠在打石头,三个石匠是部分,石头是部分,即要素;三个石匠和石头之间有连接,有联系。他们为什么打石头?目标是建造一座大教堂。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系统思维的第一要义。分析这个系统,不能只分析部分,还要分析他们之间的连接,以及指向的目标。
第二个要点,要在整体之中理解部分。再看三个石匠,我们要把他们放在系统里理解。作为老板,领导者,认为第三个石匠最让人放心。因为他知道目标是什么——建造一座大教堂,自然能够将个人目标符合整体目标的要求。他更能理解本职工作。
第三个要点,对某一部分最优化对整体不一定有利。部分为整体服务,但是,这个优化后的部分不一定对整体有力。如果把赛车的发动机装在公交车上,公交车根本发动不起来,因为不匹配。同理,第二个石匠是全国最好的石匠,说明他在对自己这部分进行最优化,他只想自己的目标,不是系统的目标。建造教堂,有些石头可能不需要雕刻,但第二个石匠追求精美,刻意作业,这才能体现全国最好的石匠的水准。这个做法,对目标而言不一定有利。
之所以第二个石匠最让人担心,因为第三个有明确目标,第一个虽然没有热情,没有动力,但是只要组织提供相应的激励,他们也能好好干活。第二个石匠恰恰因为他有热情,有动力,但却是对个人的目标有利,对整体目标会带来不利影响。
系统思维并没有以上说的这么简单,还有更复杂的内含。但是,新的思维就是这样,你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一旦知道了,心里就有了这根弦,你就多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维度,你会发现,原来它无处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