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后期,由于搞定了河东诸多节度使,使得唐朝的中央朝廷再度稳固,有了中兴之像。
但是,打仗取得了胜利;治国理政却要更加复杂
尤其是面对满目苍夷,战后重建,到处都需要用钱,老百姓连年战火涂炭,嗷嗷待哺,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加重税赋,正是两难。
这个时候,非常考验系统思维能力。
如果只想着要增加财政收入,一味的想方设法增加税赋,可能会适得其反。
会使得老百姓人口减少,也就是纳税人口减少,税赋基数降低。
这其中,资治通鉴唐纪57上记录了一个故事:
库部员外李渤利用出差机会,进行了社会调查,就看到了因为税赋追的太紧,尤其是采取了邻居连坐的方法,使得逃跑的老百姓日益增多,税赋就更加收不上来了。
戊辰(二十二日),陈许(忠武)节度使郗士美去世,唐宪宗任命库部员外李渤为吊祭使。
李渤完成吊丧任务后,回到京城,上奏朝廷说:
我这次出使路过渭南,听说长源乡过去有四百户,现在仅存百余户,乡县过去有三千户,现在仅存一千户,其它州县户口耗减情况与此大体相似。
户口耗减这样严重,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州县官吏把逃户所欠的税款摊派给他们的邻居,邻居不堪负担,以致被迫和逃户一样逃亡。
这都是那些贪官污吏剥夺百姓而向他们的上司献媚,因此只想到竭泽而渔,不考虑以后还有没有鱼可捕捞的缘故。
请求皇上颁下诏书,禁绝摊逃的弊政,同时建议把逃户的全部财产用来抵税,如果还不足以抵偿的话,就请求予以免除。
这样,用不了几年,逃户就会逐渐回乡重新开始农业生产。
宰相皇甫看到李渤的奏章,憎恨他诋毁朝政,置之不理。于是李渤假托身体有病,辞官回到东都洛阳。
戊辰,陈许节度使郗士美薨,以库部员外郎李渤为吊祭使。渤上言:“臣过渭南,闻长源乡旧四百户,今才百馀户,乡县旧三千户,今才千户,其它州县大率相似。迹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户税摊于比邻,致驱迫俱逃,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惟思竭泽,不虑无鱼。乞降诏书,绝摊逃之弊。尽逃户之产偿税,不足者乞免之。计不数年,人皆复于农矣。”执政见而恶之,渤遂谢病,归东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