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即幸福

作者: 阿飘飘飘呀飘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10:38 被阅读0次

        刚看完由克里斯.埃文斯(美国队长饰演者)和麦肯纳.格蕾丝主演的电影《天才少女》,弹幕里很多人都在骂外婆Evelynn是个老妖婆,夸赞舅舅Frank才是懂得培养孩子的暖男,但我认为不能这么粗暴的去判断。

        Evelynn聪明、目的明确、严厉、功利心强,她想凭自己的财力和对天才教育的重视给予Mary名垂千史的机会,实现她曾寄托在女儿身上的厚望,舅舅温柔、开明,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希望Mary能和普通小孩一样拥有简单却快乐的童年,虽然他的财力不足,但对外甥女的爱是毋庸置疑的。

        Evelynn爱Mary吗?我想,她也是爱这个孙女的,尽管她的爱非常bossy,由于自己对猫过敏而送走了孙女最爱的独眼大橘Fred,但她全力培育Mary,把她送进了天才云集的橡树学院,而不是继续在1+1=2的小学教室里浪费才能。

        对像Mary这样的天才少女来说,拥有尽心尽责照顾她的好舅舅是幸运的,同时有一个对她高要求的外婆也并非不幸,两股冲突的教育理念尽管在法庭上发生了数度拉扯,归根结底却能融为一体,那就是对Mary的爱。

    海边的Frank、Mary和Fred

        在生活中,不知有多少父母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头疼,即便孩子的天资不至于惊世骇俗,仍需耗费大量的心力和时间去迷惘、去摸索——到底怎样培育一个孩子才是正确的?在这个问题上,已经生儿育女的父母亲们远比我有发言权,但为人儿女,我想自己还是有点资格,能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是个十分平凡的女生,既没有出类拔萃的头脑、也没有远超常人的体魄,我似乎可以作为万千普通人里的一份子,以家庭能提供温饱水平的均线物质生活为前提,谈一些并不完整且带有个人色彩的观点。

        我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尊重子女的个性发展是首当其冲重要的。

        我的母亲曾抱怨:为什么你的个性和我一点都不像?我的回答是:毕竟我不是你的复制品。

        我见过很多父母,怀着一腔热忱,想要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从小就为TA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在没有得到孩子明确肯定的答复之前,就心急火燎地开始了训练。教我打鼓的老师,同期还带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每次我提前抵达上课地点时,总能透过鼓房的玻璃窗看见小男孩坐在架子鼓前,紧盯着鼓谱,表情过分严肃地敲打着鼓面,小手紧抓着鼓棒如同抓住了两根救命稻草,紧张的情绪透过轻重不一的鼓点穿过墙壁和窗户,不知道是否传到了小男孩身后的中年妇女心中,没错,小男孩的母亲每节课都会一起坐在鼓房里听课,随时掌握儿子的学习动向。

        初见时,我还有些羡慕,暂且不提母亲给儿子带来了多少无形中的压力,作为成年人,我多么希望在自己尚且年幼时,母亲就能颇有眼光的察觉到我对节奏的偏爱,给我报个架子鼓班,也好过让从小韧带紧绷的我对着芭蕾教室里柔若无骨的小伙伴干瞪眼。

        但老师提及这对母子时却是摇着头叹息的,他察觉到这个小男孩并不喜欢架子鼓,虽然每周都算良好的完成了作业,也不缺席,但喜不喜欢、有没有热爱,一眼就明白。老师倒是觉得小男孩的母亲很喜欢架子鼓,虽然她自己不会打,但她颇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打,耗费了很大心思在家中装修了厚厚的隔音海绵和隔音地毯,为了让孩子能尽早把握敲击的力度和效果,特意回避了购买电鼓,而是买了一套真鼓放在房间里作练习用,花钱多不说,还容易引起周围邻居的不满,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付出了,小男孩也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哪怕不是真心喜欢架子鼓,仍乖乖坚持练习,但他最终能达到母亲的要求吗?能在母亲无法继续限制他的选择时,坚持打鼓吗?

        前段时间,微博上爆出北大高材生12年不回家、6年拉黑父母的消息,读过他对记者的叙述以及对父母的控诉长文的人不难发现,他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条就是——不尊重子女的个性发展,从小就剥夺了他的自主选择权,导致他在长大成人以后,失去了独立自主地权衡利弊再做出最恰当选择的能力,虽然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依旧能够培养出该能力,但显然走的歪路、受的苦要比一般人多得多。

        我喜欢唱歌、跳舞、画画还是跑步、拳击、游泳,我喜欢做什么我自己决定,并为了爱好努力付出,只要不是伤天害理、有悖法律的事情,父母为何要反对?如果只是想要一个理想中的孩子,想要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灌输进新生的小躯壳,那和《天才少女》里备受诟病的外婆Evelynn的本质并无不同,Evelynn在片末理解了女儿对她的怨恨,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也松开了紧抓着孙女的手,现实中的和解与释怀的代价却会远超电影,北大高材生就是个典型。

        想要心目中的12分好孩子,还不如打开育成类游戏软件自己捏一个,省时省力不说,脸都能捏得12分美呢。但活生生的孩子不同,从这个小生命被医生抱离温暖的子宫、连接彼此的脐带被剪断、发出降世后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起,TA已然是个个体了,即便从惯常来说,儿女年满18周岁再独立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也不代表,在儿女尚未成年的17年间,作为父母的你就有权按自己的喜好扭转孩子的一切。

        我宁愿看到的,是成长在户外,扎根于泥土、沐浴过阳光、经历过雨露、捱过酷暑又忍过严寒,自由的、旁逸斜出的绚烂生命,而不是历经多年的精心栽培,在小小的花盆里长大的,模样精巧却规制严谨的盆栽。

        说到较为极端的状况,我也见过LGBT人群的父母,是怎样痛心疾首而又倍感耻辱的拒绝接受这是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情感上,我可以理解这是对中式传统父母严峻的挑战,情感受挫实属正常,理智上,我却认为他们的反应实际上是缺乏为人父母所需觉悟的表现。

        就同性恋而言,它是基因性的,例如电击等物理治疗方法都无法根治,我也不该用“根治”这个词,因为同性恋早已被学术界从疾病范围内剔除,它是一种性取向。我认为,LGBT的父母可能是要比其他父母面临更多一些的挑战,挑战他们对自己为人父母这一事实,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只是消极应对,一厢情愿地以为给孩子找个异性对象就可以扭转性取向,反而会招致更大的家庭问题、带来更多的伤害。

        我在这里不会对LGBT的父母指手画脚,这太轻率、太自以为是,退一步说,如果我的孩子是LGBT的一员,我会尊重TA的选择,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完全建立在——既然TA是由我养大的,那TA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对自己负责的信念,我只能期望TA幸福,而不能把我期望的幸福强加给TA,不论以何种形式,若TA感到幸福,我应当祝福。

        最后,以Mary来做结回到《天才少女》这部电影,我真的很喜欢Mary的眼睛,又大又亮,像海一样深邃、像天空一样纯粹,倒映着星辰大海、山川湖泊,如果她注定要跨越这些,去往山的另一边、海的另一端,我又如何阻拦?

        如果有一天我终将老去,终将渐行渐远渐无书,我只想对孩子说——不用追。​​​​

    数学天才Mary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性即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dk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