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精选录国学与传统文化随笔散文
于淡淡的惆怅中体味唯美花开——读《蒹葭》有感

于淡淡的惆怅中体味唯美花开——读《蒹葭》有感

作者: 兰心小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08:55 被阅读4次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周代秦国的一首民间诗歌。初读这首诗,便被诗中那种淡淡的清新的惆怅所打动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说“《诗经•蒹葭》最得风人深致。”这句应算是对《蒹葭》的最高评价了。

        这首诗历来被人们当作爱情诗来解读,但我以为,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从思想内容看,这首诗确实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现了追寻者急切、焦盼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心情。从中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但诗中的“伊人”仔细品来,又不仅仅指心上人,它若隐若现,它影影绰绰,它可望而不可及,似乎更像极了我们心中一种唯美的向往。这种向往虽然看起来渺远迷茫,但却充满着强烈的诱惑和激励,它引领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之“上下求索”,即便求索的过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但我们宁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如此往复,历尽磨折与艰辛却不改初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为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中第一小节里,一开始就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画面:深秋的早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重重霜露,烘托了气氛,也在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一种凄清苍凉的基调,同时,它又是主人公凄切悲凉心境的自然流露。

        后面小节中的前两句写景作用相同,但在景物的描写上更细腻,并与第一小节的两句形成了时间上的有序推移,也逐层强化了主人公失落惆怅的情绪以及不懈追求的执着与坚定。

      每次吟诵“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时,总有一种凄然心动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心投入到那样凄清而唯美的情境中去。难怪古人王恺运评说《蒹葭》时总说:“写情入物,而苍凉凄动,如洞庭秋风之句。(指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称千古伤心之祖。”也难怪很多文人诗客后来写就凄清之景时总喜从这两句中生发,现在想来,后代诗人有许多经典诗句皆缘于此处,原来并非没有道理。

        再读诗句,深切感受萧瑟凄凉的情景中我们主人公的执着追寻。前方道路虽然坎坷、漫长、弯曲、险阻,但愈是艰难,就愈是衬托出主人公与心上人欢会的甜蜜与美好,也愈能激发出主人公追求美好向往的坚定信念。怀抱这份信念,艰难跋涉、矢志不渝。

        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个心中有着唯美意念的人都将会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章

  • 于淡淡的惆怅中体味唯美花开——读《蒹葭》有感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周代秦国的一首民间诗歌。初读这首诗,便被诗中那种淡淡的清新的惆怅所打动了。王国维...

  • 【小荷文苑第25期】梦想的远方——读《蒹葭》有感

    梦想的远方 ——读《蒹葭》有感 ...

  • 小议“女子”有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甚喜诗经中这首诗歌《蒹葭》。沉醉于它唯美的意境,于是便给自己的笔名起...

  • 第1162季 162|【诗经】如此美好,何须惆怅

    如此美好,何须惆怅 ——学吟《诗经·蒹葭》有感 如果不是遇见魏老师度曲的《诗经》,我还不知道《诗经》还可以这样读。...

  • 读《蒹葭》有感

    最是那一回头的温柔,你顾盼生辉,宛若河畔回眸的少女,羞涩中略带嗔怪,幽怨中不失风雅。那彼岸的少年,从时间中...

  • 读《蒹葭》有感

    王乾林 2020410076 15338539341 这便将时光机拉回到约摸六七年前,彼时正值年少,微风也带...

  • 思念,都浸透着忧伤

    思念,都浸透着忧伤 ----读《蒹葭》有感(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 穿越诗歌拥抱你

    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刚准备好听风吹来空空的惆怅时 蒹葭...

  • 蒹葭有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之美在于想象的空间无穷无限。我们俗语中的芦苇,在诗经短短几字中达到的意境是无以用白话文字描...

  • 读《蒹葭》

    昨天,古代文学作品选1开课了,由于在老家,没办法听完直播,因此,早上6点醒来后就听课,对《蒹葭》感触挺深 看了这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淡淡的惆怅中体味唯美花开——读《蒹葭》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gd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