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周拜读信达资管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嘉禾先生于2013年发表的一份研报《寻找皇冠上的钻石-全球股票市场历史估值与回报率分析》,深受启发,在此记录其中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首先说明,研报分析的全球股票市场数据非常全面,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韩国等成熟市场,也包括A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另外选取了每个市场最长的可靠数据区间,包括60年的美股数据,40多年的港股数据,38年的泰国股市数据等等,这两方面保证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加可信。
研报中的分析的数据非常多,这里我仅选择一例说明。在标普500不同PE时买入,持有不同年数之后的回报率如下图所示,其中横坐标为持有年数,纵坐标为买入时的PE,颜色代表相同条件下的回报率的中位数,比如2代表回报率为200%。
研报中指出,从回报率的中位数来看,美股遵循很明显的三条规律:
1. 买的越便宜,获得的回报越高。
2. 持有时间越长,获得的回报越高。
3. 买的太贵了,拿再长的时间都不好赚钱。
而且,回报率的上升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在持有时间、估值高低两个要素叠加的时候,显著的高于其它任何时候。研报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皇冠上的钻石”。
美股的时间够长,数据够全面,估值/持有期回报分布更近似正态分布,类似的特征在港股上也能体现。但A股却不一样,历史时间较短、初期估值较高,使得到目前为止A股的估值/持有期回报分布不够典型,但是,随着A股的投资市场结构与国际越来越接轨,例外不可能持久。
通过分析全球主要市场估值分布与高回报区域估值分布,研报给出了很多极具参考价值的观点,比如:
全球市场估值分布区间广泛,但皇冠上的钻石所对应的PE估值在5到12倍之间,同时股市估值区间分布较多的在12到20倍之间。相对的,PB的数据分别为0.7到1.5倍、1.4到2.5倍。
看到这里,想想A股市场上动则30倍、50倍PE的指数,买入时是否要更加谨慎一些?
从全球市场来看,只要分析的数据期间够长,这种现象(皇冠上的钻石)几乎一定会发生。相对于市场常态,“皇冠上的钻石”出现的次数并不频繁。但是,却会带来远超平均水平的回报。
想起且慢硬核数据第一期黄金区域,且买且珍惜,当几年一遇的钻石区域出现时,是否应该更珍惜买入的机会?
一些市场数据时间跨度过短,是导致“皇冠上的钻石现象”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
多用全球市场做横向对比,比只看3年、5年的A股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几乎所有的例子都证明,买入估值对回报率的影响,要大于持有期回报。
当买入估值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回报率一般显著高于买入估值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但是,持有期在1到5年和5到10年之间的区别,则不是这么显著。
这一点启发我们要更注意买入成本,买入成本高一些,可能需要多等个三五年才能等到理想的回报。
买入估值越低,可能取得的最大亏损率越小,风险可以被更好的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买入估值的降低并不能确定性的取得最高的最大回报。最大回报在很多时候不光取决于买入的估值,也取决于之后的市场有多么疯狂。
买的低不一定能赚的多,但一定可以亏得少。
举例来说,在台股1989年的超级大泡沫中,市场达到了1万点以上的高度,估值也攀升到了60倍PE以上。这意味着在之前10年,无论在怎样的估值水平买入,所取得的最大回报也会超过在1989年以后低估值年份买入所能取得的最大回报。只不过,这种回报最后灰飞烟灭,只留下“最大回报很高”的虚名而已。
不要被历史上的“最大回报”虚名所累,相同的例子还有2007年的A股。在未来的牛市里,达到自己理想的收益率时,该减仓还是要减仓。
之前孟岩很喜欢引用一句话“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很巧合这篇研报里陈嘉禾老师也引用了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投资股票市场,我们无法让市场走向顺从自己,但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预测,保持理性,低估买入,保持耐心,可立于不败之地;等待市场失去理性,露出破绽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取胜。
2、实盘业绩
截止2019-07-26,指数量化投资实盘收益率如下:
表中的估值计划、U定投年化收益率比累计收益率计算的截止日期早一天,可能会出现累计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正负不一致的情况。3、长赢计划
本周E大的长赢计划发车没有发车。
我的长赢收益率走势图如下:
4、估值计划
本周A股小幅上涨,估值计划没有操作。
估值计划收益率走势图如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