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薇语(网图侵删)
鱼腥草,原名蕺菜,三白草科典型植物,有特殊气味,喜欢的爱不释手,不喜欢的十分嫌弃。别名不少,其中,折耳根最为出名。我老家还有个神奇的称呼,猪鼻孔,不过薇语还不明由来。
折耳根,最最经典的吃法,就是凉拌,没有之一。无论茎还是叶,凉拌是各具特色,鲜香味美。当然,接受不了的请忽略。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经典吃法,尤其是白嫩嫩的茎。可用来裹牛肉片或者羊肉片,烤肉串或者吃串串都非常不错。也可直接成卷,用来烫火锅,软软的,别具一番滋味。甚至可以切成碎末,作为调味料,烤豆干或者苕皮包裹的材料可少不了这折耳根。
更原始也更养人的吃法,是直接把这白白嫩嫩的鱼腥草茎,切成碎末,用来熬粥,非常养脾胃。若再加点儿野山葱,来点儿猪油,虽是素粥,那味道绝对让人怀念。小时候,咱可吃得不少呢。
野山葱搭配折耳根,可是非常经典,无论熬粥还是凉拌,绝对不输小葱。若有兴趣,不妨找个机会试一试哦。
作为四川人,薇语从小就对折耳根异常执着。从折耳根刚刚露头,就开始找嫩芽,等刚出新叶,又开始割叶子刨嫩茎,等叶子老了吃不动了,还可以去深挖还嫩着的地下茎,除了凉拌还可以用作涮汤锅熬粥的好配料。
可见,折耳根的食用期限是非常长的。鉴于这菜越来越受欢迎,现阶段折耳根的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养折耳根已经是很普遍的一件事了。
折耳根的成功养殖,使得大城市的人们品尝这美味更有保障了。但人们和自然的物理距离增加,也丧失了不少自己寻找野菜的乐趣,甚至这菜也少了几分滋味。
想当年,家家户户还在插秧打谷,田埂都不舍得宽敞,很少有闲置的土地。而折耳根还没有人尝试种植,还是大众眼中的野菜。庄稼地,那是折耳根不能染指的宝地。折耳根只能蜗居在田间地头的犄角旮旯,或者人来人往的田埂上。
喜欢吃折耳根的人儿,也不敢大张旗鼓拿着锄头去挖田埂,那纯属找骂。顶多用镰刀浅浅地拔出一点点根,就着叶片解馋。是的,当年,大家伙更喜欢吃地下那长长的茎。大胆些的,也顶多带个小铁锹,翘起一点点土,拔掉折耳根后又给埋回去。
当然,也有不讲武德随意乱挖的,一旦发现某处田埂或者庄稼受损,那些不堪入耳的嗓音,会响彻一大片山坡。想听不到,都难。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告诫自家孩子,别乱来。
我和家人是很自觉的,就算要采折耳根,也是在自己庄稼地里或者田埂边,也没招至过流言蜚语。或许很得眷顾,在我家房子下方就是一块斜斜的山崖,下方也是我家的土地,每年都会在崖边长出一片折耳根。
我们仿佛偷腥的猫,一边兴奋地扒拉着岩石满足在刨出更多折耳根的过程中,一边又担心挖掘过了可能影响地基。幸好,没过几年,我们几个小的都去城里读书了,不再痴迷这点儿疯狂。而这挖折耳根的滋味,却成了难忘的有趣回忆。在当年,相比于吃折耳根,我们或许更享受挖掘折耳根的过程吧。
虽然名字里带了个根字,这白胖的长长的仿佛根的结构也是从地下扒拉出来的,但这并不是根,而是折耳根横走的地下茎。至于根,在地下茎的每个节处,都会着生,细细小小的,反而是做菜的障碍。讲究的,会细心地除掉节上的根,也大可不讲究地直接吃掉。
折耳根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幼嫩的叶和地下横走的茎。随着地上部分渐长,节间越发明显,叶子老了,地上地下茎都变老了,植株还开了花。这时候的折耳根就不再适合食用了。但这也迎来了折耳根的一大采收季。
这时候采收的折耳根,需要晾晒切段,炮制成功就成了一味有名的中药,鱼腥草,这可是鱼腥草颗粒或者糖浆的有效成分。可以入药,也可直接泡水饮用,甚至可以代替茶水,对于消炎止咳是有不错疗效的。
你喜欢鱼腥草吗?你吃过鱼腥草吗?鱼腥草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