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腓力斯甚觉恐惧,说:“你暂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来。” (使徒行传24:25 和合本)
当保罗面对腓力斯的时候,他知道站在他面前的是权力的象征。他要面临的是权力的审判。然而,当一个为自己辩护的机会给予他的时候,保罗的讲论,有点“挑衅”。
保罗跟腓力斯讲了三个事情:第一,公义;第二,节制。公义关乎权力;而节制关乎权利。而更加严重的是,保罗谈到了将来的审判。
公义是权力的必需品,权力的正当应用就是施行公义。而显然,腓力斯,没有公义。他为了讨好犹太人的喜欢(徒25:27),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要“搞定”这场的动乱事件,给犹太人一份薄礼。他要继续塑造他更正一国弊病、打造太平盛世的伟大形象(25:3)。而这一整个的维护工程,需要的代价就是保罗--即使审不出什么罪来,仍要留他在监里。(25:27)如果不是保罗的罗马人的身份带来的政治敏感度,他早就成为了权力游戏的刀下鬼。因此,保罗与腓力斯谈论的,正是他站在这样的位置,却没有活出他应该活出的样式来。而这就是圣经对于罪的定义--未达目标。
同样,当拥有权力的人,随之而来的便是权利,而在带来权利的同时,腓力斯却滥用了这个权利,他的私生活可以称得上是荒淫无度。这样的人,他的问题就是--没有节制。
因此,一个拥有权力和权利的人,应该是正确的施行公义,合理的应用(节制)权利。然而,保罗指出了腓力斯在这两样事情上的失败。
但是,保罗并没有停止,如果停留在这里,还称不上是传福音,而是道德式的谴责。直到保罗挑明拿最终的结局,就是将来的审判,腓力斯才深甚觉恐惧。讽刺的是,作为施行审判的人,这里成为了被审判的对象。本来应该恐惧的人,宣告了最后的审判,而本来应该无惧的当权者却恐惧起来。在保罗还没有完整讲完福音的时候(腓力斯只听到了前半部分的祸因),腓力斯就叫保罗离开。
因此,从保罗的讲论重点来看,我们说福音是什么呢?或者说福音的第一个要素是什么呢?就是让每一个人明白,他没有活出应该活出的生命。换言之,人在神的律法之下,都是罪人,我们无法活出那应当活出的生命。当权者,没有公义;为富者,没有仁义;自由者,缺乏节制。
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群体:施教者,没有真理。本应该是灵魂的园丁,却撒下谎言的种子;本应该是自由的传播者,却成了辖制心灵的工具。我们敬爱的老师,却成为了强逼学生放弃信仰的逼迫者。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悲哀,看到了下一代的悲哀。我们在诱导下一代如何说谎,如何苟活,如何出卖良知,我们在践踏一代人活着的尊严,我们在消灭一代人自由的灵魂。
如果没有将来的审判,他们一切都是对的。因为没有人指责他们。但是,就如他们没有办法用犹太的法律来审判作为罗马公民的保罗一样,作为属天的子民--我们的另一个身份,他们没有办法审判我们。唯独那掌管七印、手拿书卷的羔羊,愿天上地下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的活物都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应当颂赞的。到那时,你公义的审判,响彻云霄,震动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