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就很喜欢《看见》这个名字,单纯的因为这个名字能营造一种拨开云层看星月的氛围。当我看完全书,发现揭露了那么多新闻采访的幕后,想要表达的主旨也仍是看见而已。
这本书类似于柴静职业生涯的传记,在现实的鞭策下,她逐渐成长成熟,不再用花里花哨的文字游戏对待新闻直播。一次次的新闻调查,她看清了很多东西,也通过这本书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
平时看新闻,总是习惯性地分为好人一方和坏人一方。损失惨重的总是受害人,另一方总是坏人。可是看完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了一个误区:这个世界上只有做好事和做坏事的人,没有好人与坏人。更重要的,是在新闻背后的未被报道出来的真相。
很多主持人都会将自己的判断强加于新闻事实上,也给了观众许多误导。柴静本来也是这样一个人,耿直,爱打抱不平。后来在领导的一次次教训下、社会舆论的攻击下、读者的劝告下,她渐渐明白,这样的职业是为了带给大家新闻的真相,而不是抒发自己对事件的感受。
于是她开始深入了新闻背后,却意外发起了对人性的研究。如今我们观看一则新闻,注重的往往是结果,注重做坏事的人受到怎样的惩罚,末了还加一句活该。由于播报员的不客观,我们会认为这个人物受到责罚是罪有应得。很少有人揭开过新闻背后的真相。比如,药家鑫。
药家鑫事件我也有所耳闻,曾经觉得这就是一个渣子。在《看见》里,柴静去采访了药家鑫的父亲,才揭露了药家鑫为何会有如此举动。从小,父亲对于药家鑫来说是一个严厉的角色,只要父亲认为药家鑫是错误的,就要受到惩罚。在这样的教育下,药家鑫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开始害怕犯错,害怕承担后果。但是他仍是一个孝顺的人,在临刑前他对父亲说,下辈子换他来照顾他们。
药家鑫确实错了,他不该结束一个年轻的生命。可是谁让他犯了这样的错?无疑是可怕的教育。
柴静的揭露让很多人看到了人性的缺点,却也引起了众多人的愤怒。穹顶之下固然是一个良好的记录片,讲述的是人类当今生存的巨大问题。可是人们怎么面对这个?选择了封锁,选择了扒柴静的生活企图盖过这个纪录片。
她又有什么错?
揭露人性本没有错,我们需要的是看清,而不是活在自以为良好的世界,最后灭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