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如约而至,今天是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全国教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汪晓勤为我们进行讲座,主题是《中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我对汪教授进行了网页搜索,1999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学科教育(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出版《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等著作,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清华学报》(台湾)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昨天的课汤教授从课题研究背景以及案例来进行的:
研究背景:
立德树人——数学教学中的落实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任务和使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好我们的专业课的同时,一定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在数学课中,作为教师首先得以德服人,以身示范,自己的行为将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人人觉得数学课中只要让孩子学好学科知识就可以了,但是每个学科中都应渗透以德树人,教学科知识的前提是先教会学生学生怎样做人。
核心素养——数学课堂的转型
我们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知识教育偏多,素养教育偏少,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现状。那么数学课堂的转型势不可挡,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还是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要求。教师要重树立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研究课程,研究学生,上一堂学生喜欢的课。
数学价值——科学、应用、文化和审美
汪教授在案例2 中《圆的初步认识》中就有这样的体现,这节课的设计是从品圆、画圆、识圆、用圆这个暗线开展的。在品圆(圆之源)这个环节中从两首诗入手,欣赏各种各样的圆,这是数学价值的审美。画圆(圆之作)中设计了古人是怎样画圆?画圆工具的使用,到如何画出标准的圆,这体现了数学价值的科学性。识圆(圆之本)展示图片,由中国古代墨子和欧几里得给出圆的定义,让学生说说,你们更喜欢哪种定义,这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最后一个环节用圆(圆之用)利用游戏来巩固新知,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获得
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的引导,教师成长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习,为了尽快成长,必须加快教育知识理论的学习。为了研究一个课题,从课题的准备、研讨与设计、实施与评价、整理与写作,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完成。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搜集资料,与他人交流,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不断地去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的参与,还有他人的指导,成长是非常快速的。不仅是知识的获取,还有自己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师知识——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不仅包含学科知识还包含教学知识。学生获得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这些知识都有哪些联系呢?这些学习内容与学生有什么联系,与教学有什么联系,与课程知识又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理想模式: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合作、互补、互解。在汪老师的案例中《角的认识》,鸟妈妈给小鸟喂食这个情境展开教学,从质到量再到关系,层层递进。看到这个案例耳目一新,从来都没想过鸟嘴是一个角,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特别喜欢。所以在设计课时“暗线”很重要。根据汪老师的讲座我也设计了一堂数学课,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兑换。
2.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体会1元钱的价值,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养成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运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兑换,体会1元钱的价值。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购物大比拼的活动现场,我是你们的小邓老师,今天将有我来带领你们开启我们的比赛。首先有请我们的组长来介绍一下你们。(六个小组,分别是壹壹,贰贰,伍伍,元元,角角,分分)。我来讲一下游戏规则,答对一题一枝铅笔,答错不扣铅笔,我们今天的冠军奖品是有二年级3班快乐成长家委会提供的文具大礼包,,在比赛开始我给大家出个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本买铅笔,都要用到它。大家猜猜(出示谜语),在美国钱叫什么(美元),韩国呢?(韩元),日本的钱呢?(日元)那我国的钱叫什么呀?在我国,钱又叫做人民币。播放人命币来历视频,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就让我们开启我们今天的比赛之旅。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设计这堂课我是以一个大的购物情境大比拼进行的,从初识人民币,到换钱,再到爱护人民币展开的。介绍各个小组都是我有意设计的壹壹,贰贰,伍伍,元元,角角,分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大小,让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第一个环节,谜语激趣,引出钱,再到各国的钱,再到人民币,一步一步去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文化价值)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认识人民币
A、小组讨论,初识人民币(纸币)
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请看大屏幕,(出示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那你们是怎样认识他们的呢?
小组讨论开始,(两分钟计时)时间到,哪个小组来先说一说,先出示的是5元、2元、1元、2角、1角(数字(壹、贰、伍),纸张大小,颜色(一元是青色、五元是紫色,两元是绿色),大家看我们数字后面的圆和我们平时在超市里所标价格的元一样吗?是一样的。元就是我们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这个环节说对的组员可发一根铅笔。
(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自主学习。用我们专业知识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
B、猜一猜抢答,认识人民币的其他单位(角、分)
大家在上一环节变现非常棒,我们来进行下一个环节猜一猜,哪个小组先举手我们就叫谁,回答正确将为小组赢得一枝铅笔。出示一角,两角,伍角,一分,两分,五分。让学生来认。这里的角和分是什么呢?(也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同学们,你们猜的这些人民币和你们刚才认识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呢?(制作的材料不一样,用纸做的是纸币,金属做的是硬币)这样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分类啦!(纸币和硬币)那你们能不能还给他们再分一下类呢(人民币单位、形状)
C、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呢?(国徽)既然他可以帮我们买到我们需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的人民币。
(这个环节不仅对人民币单位的学习,更是对人民币的爱护做了提示,人民币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上面有我们国家的国徽,有毛主席的头像,所以不能够乱涂乱画,撕毁它。数学课堂不止是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还应该体现他们其他素养的培养。)
2、购物环节(换钱、付钱、找钱)
同学们,既然我们是购物大比拼,那我们怎么能少的了购物呢!我们今天将要去的是商场里的文具店去买文具(让学生齐读板书买文具)。
A、大家看看商场里有哪些文具呢?转完了吗?大家在看看他们的价格,再看看你们2号学习袋里的钱,你们2号袋是一元钱,售货员阿姨说她没零钱找给大家,所以大家得换钱。展示课件一元可以换几个5角,可以换几个2角,可以换几个1角。
同学们你们发现没,2个5角是10角,10个1角是10角,5个2角是10角,这些钱都是拿1元钱换的,那么1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那根据你们换钱的经验,1角等于多少分呢(1角=10分)。钱换好了吗?买一枝钢笔,你们怎样来付钱呢?拿出你们3号学习袋,小组讨论,哪个小组想出的方式多,我们就把铅笔奖励给谁。这有点为难大家了吧!邓老师觉得难不倒大家吧!开动你们的小脑筋,let”go,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拿着自己准备的3号学具袋,互相摆一摆,展示给大家。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找出了这么多方法,想不想继续挑战呢?
B、买一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一把尺子8角,互换角色,你们是小小售货员,我是顾客,我有1元钱,我买一把尺子你们应找回多少钱?我给你们一元钱,你们想想,你们找我多少?和学生模拟这个场景,准备尺子。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我是买主,跟他们进行搞价买东西,他们给我找钱,孩子们完全进入到了这个活动中,非常轻松,积极特别高。他们都没感觉这时再上如何买东西找钱的课,而是在情境中卖东西,学会了如何找钱,才是最主要的。其实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如何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学生的一项生活技能,而不是干巴巴的理论知识。)
C、一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小组讨论,自由说一说)
种类特别多,多给奖励
(三)、巩固练习
文具店活动到此结束,回归我们的现场,谢谢我们的售货员阿姨。现在我这里还有一些难题等着大家来挑战,大家有没有信心呢?加油!(巩固练习就是从量的认识到质的检测,所以设计的练习一定要与本课的重点结合,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四)、总结
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副标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开心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手中的铅笔,做好统计,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参与,再见。
整个课堂我都是以初识——深识——应用这条线开展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整个课堂有学生来表演,我只是起到连接作用,也体现了核心素养教学的以人为本的学生多方面发展。并且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设计整堂课。在这堂课中我也及时进行反思,以及其他教师进行评课。关于找钱这个环节,之前是我来卖东西,学生没有动力,各位教师给我指出来,最后改成我买学生卖,这样角色转换,学生反应良好。
听了汪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一直对课题研究很感兴趣,却不知怎么做,希望对以后成长有帮助,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