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时光,都伴着睡眠静静流逝;一年四季的精神状态,都会与睡纠缠不清,“春困秋乏夏睡冬眠”嘛。
正常情况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应有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而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要有充足的睡眠,身体才能正常发育。正处于长身体、锻炼强度大、学习任务重的高三学生,能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对他们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利!
高三阶段,时间抓得紧,要求比较严。早上六点要到教室开始读书;六点十分到六点半是跑步做操时间;下操后紧接着上早读,直到七点半,吃早饭。八点进教室看书,八点一刻开始到十二点,要上四节课,中间有二十五分钟的课间操。
午饭后,学校要求学生下午一点钟进教室学习,二点后有二十分钟的诵读课,调整五分钟后,开始下午的三节课,直到五点结束,学生可以活动、吃晚饭。
下午六点之前进教室,学生自主学习;六点半开始到九点零五分,三节晚自习结束;学生进入延时学习时间,直到十点十分以后可以离开。
十七八岁的孩子,结束一天的紧张学习后,精神处于放松状态,开始吃喝、洗漱、聊天,高度紧张后的松弛与兴奋,让有的孩子迟迟难以入眠。好不容易进入梦乡,还没怎么着,时间又进入到第二天的凌晨,起床的哨声又吹响了,睡眼惺忪……
――这是高三学生一天紧张的作息安排。
“教(学)有法,无定法,适合自己是好法”,我们愿意借鉴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学习人家好的教学方法。
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导课”,不让“提问”,排除“探讨”,不讲“兴趣”,没有“对话”,“沟通”与“交流”都有“浪费时间”之嫌……这样的课堂也敢称“优质课堂”?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是机器,学生是机器,对人没有“尊重”,对知识不谈“理解”……这样的课堂,也配称“高效”?
呵呵!
但,任何人不能对“高效课堂”置疑,都只能不折不扣地执行!那……那好吧。
老师提前到教室,进行“板展”、“屏展”。推开教室门时,里面静悄悄的,孩子们全都爬在桌上“补觉”。
不忍心惊醒孩子们,老师轻轻地将书本放在讲桌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尽可能不发出声响……
课上,少有孩子爬下睡觉的。即使有的同学显得迷瞪,也会极力地睁开沉沉的眼皮,努力克制自己,不要睡,不能睡!
孩子知道,自己在课上睡觉是不应该的。老师认为,孩子上课时瞌睡可以理解,但瞌睡就睡当然是不对的。
怎么办呢?虽然心疼孩子,但不能背逆“高效课堂”的要求,还得执行“精讲多背”――“指读声读大声读”!节节课都必须大声读背,体力耗费之大自不必说……
老师沉思良久,拿起粉笔,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写下――
处于极困极累的状态时:课上或老师讲解时,提醒自己一定要清醒,站起来!课下自主学习时,可以爬在桌上迷瞪一会,让同桌5~10分钟后叫醒自己。
其实老师最想说的是:孩子啊,瞌睡的时候,如果不是课上,如果老师没有讲课,该迷瞪就迷瞪一小会儿吧。
强调要“惜时苦读”,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啊。虽然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但“田间小憩”必不可少。短时的“储备能量”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率,更有力地“爆发”。“收拳”是为了更有力地“出拳”……
人,不是机器,你不是,他也不是。纵然是机器,也需要休息,不然,发动机便会发热甚至可能烧坏。应该合理支配精力与时间,并非“全程全速全力”才谓之“高效”。比如在赛道上,短距离的径赛,可以是“全程全速全力”,如果是中长跑或长跑的话,怎么可能做到“三全”!
… …
孩子啊,老师想说:瞌睡的时候,如果不是课上,如果老师没有讲课,该迷瞪就迷瞪一小会儿吧。
孩子,困的话就小憩一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