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真实的危险还是想象的危险,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自我未能找到处理这些危险的办法,就会陷入长期的无助和恐慌之中,对危险的本能反应,就是焦虑。
在生命之初,任何的“意外”对于婴幼儿来说都是一种危险,比如突然的巨响、强光等都可能吓呆他们。诸如此类的情形,会引发婴儿的焦虑。
起初,他们的反应是惊恐和无助的。但慢慢的,这样的惊恐会因为反复的重复带给婴儿经验,帮助他们克服“危险感”。与此同时,婴儿会发展出应对危险的另一种能力(这些危险对婴儿来说是,但对成年人来说则不是)。他开始学会预期“危险”的到来,并为之做好准备。
他们,正是用焦虑的方式为危险做准备的。
当一个妈妈要送已经对母亲形成依赖的婴儿回房间睡觉时,还没走进房间,他就会开始哭闹。这是之前有“经验”告诉他:他睡觉时,母亲离开了。他对母亲的离开产生了焦虑。在反复无数次的重复后,只要靠近他房间的门或者他的床,他就会做出反应,因预知到母亲的离开,而产生焦虑,开始哭闹。
这种因为预期到母亲即将离开而产生的焦虑,会帮助婴儿应对与母亲分离的痛苦。
因此,这样的焦虑并不是病态的,而是个体在应对危险时,采取的一种必要而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焦虑有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是孩子获得良知的动机之一。正时因为害怕所爱之人的责备和渴望被爱,让孩子形成良知。也正是因为害怕良心的谴责,促使人们做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
当然,焦虑也并不总是有利于个人或社会的。无法应对的危险,会让人感到无助和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了逃避和反社会的行为。这样的焦虑——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试图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行为是病态的。
在孩子没有形成应对危险的能力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需要依靠父母来满足需要,缓解压力,预知危险……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逐渐形成一些处理日益复杂情形的办法。但这时,父母在他心中仍是强大的,是他心中的保护神和他精神上的依赖。
在儿童早期,父母这样的保护极为重要,即使面对超乎寻常的危险,孩子也不会产生急性焦虑,从而引发神经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