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去年吧,想不起来在哪篇文章里,提到过白落梅的这本书,且隐约地记得她对张爱玲似乎也颇有研究。
上月底去浙江省图书馆借书时,恰好碰到了。依着这份模糊的熟悉,并未多想,就顺便借了出来。
自序大概看了一半左右,我仿佛已“失去”了兴趣。最直接的反应,是感觉其所言经不起推敲。
随便几句话读下去,总觉得大不通,很有空洞无物的嫌疑。但我还是“愉快”地从头至尾看完了。
明明不喜欢,却硬要“自虐”。我深知背后的心理动机,无非是天蝎男的专注,加上个人轻度强迫症的作祟。
舍此无他。这一点自知,在我以往的日常行为中,只要稍加观察,便能知道。
比如看一部电影,或者刷一部剧,不过后者的机会极少。遇到没意思的时候,仍然会坚持下去。
即使中间有事打断,后续还是要补看的。否则,心里空落落的,不踏实,总好像欠缺点什么。
从好的方面说,是属于追求完美,做事比较能有始有终。当然“坏处”也很明显,不够潇洒。
仅“适合”浅读的书回头继续说此书,白落梅的《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本可读可不读,仅“适合”浅读的书。
可读的理由是,第一,文采斐然,古风味浓郁,特别有画面感。对于写作的朋友,提升文笔或许有帮助。
比如,在描写怀素的章节,有一段抒情的话是这样写的:
“静下心,看着怀素的不拘一格的草书,一切悲伤和疼痛,皆如昨日之风。他虚渺洒脱的字体,似流水行云,无来无往。仿佛在告诉我们,凡尘的一切纠缠,无论深浅,无论冷暖,无论难易,无论贫富,转瞬即是烟云,又何必那么执着,那么在意” 。
如果你把标准定高一些,此处所谓的文采,自然不达标。还好书的封底处也赫然写着,上架建议,畅销书•文学。
你就可想而知,也能决定是否要读,怎样读这本书的问题了。
第二,故事性强,所选素材全部是中国历史及文学作品中,与佛、禅有相当因缘的高僧名僧、文人骚客、达官雅士。
借此直观地了解,佛家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是怎样广博深远,又具体入微地影响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不读的理由,其实无需多讲,历来畅销书是不耐读的。就该书来说,作者对佛、禅的认知与体悟,尤为“浅薄”。
假设只是粗略地翻阅,重点放在了解故事情节方面,不去思考其中少有的一些表达观点的地方,是最好不过了。
偏偏似我这样的读者,会忍不住去思索玩味,推敲一番,,除了文字本身的美感,在思想启发上尽是味同爵蜡的干枯。
例如讲述宋代投子义青的篇章,结尾的一段说:
文字本身的美感“未来是那么地渺茫无边,当我们在哀悼失去的甜蜜的时候,也应该珍惜拥有的幸福。就算被岁月没收了青春,我们还有老去的资格。做一株没有禅意的小草,忘记了叶的葱茏,花的芬芳,只安静地在陌上红尘,轻轻摇摆”。
综上所述,是我个人对此书的一点阅读心得,非自谓高明,纯属直抒己见,不当之处,望读者诸君海涵。
这是我在2月份读的第六本书,下一本在读的是,钱穆先生的《湖上闲思录》。
更多美文,请关注公众号电影夫人(ID:dyfuren521)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我曾读过她的书几本书
🌹
喜欢历史人物之类的书籍🌹
我同桌说,看她写一个人物,就讨厌了那个笔下的人物,她写的林徽因,几乎成功的跳过了所有彰显她才华阐述,一度以为林徽因只是周璇于几个男人之间的女人……直到大学,去了解了一下林徽因,有一种被带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