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碎片化阅读就像难以阻挡的浪潮般进入我们的生活。端坐书桌前看完一本书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地铁上、公交上、马路上,那一颗颗低下的头,以及眼睛紧盯的手机屏幕。
长此以往地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很容易让我们变得只能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就像从长篇的博客变成现在140字的微博一样,微博也能给你带来很多信息,但这些信息通常是孤立的、只说结论没有推理过程的。久而久之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下降,因为大脑是用进废退的,思想观念也会变得片面而偏执,因为接受的信息都是零散而碎片化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难道我们就只能随着时代的浪潮、科技的发展,而不得不变成碎片化阅读的受害者吗?
其实还是有方法的,要想避免成为碎片化阅读的受害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抛弃手机和电脑,捧起纸质书,这样做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下面介绍几点可执行的方法和建议:
1.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遇到新的知识和观念,先不忙着mark收藏或分享到朋友圈,而是首先和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纳入自己的体系。否则即使强行记住之后也是孤立的信息,不能理解和内化便无法灵活运用。
2.重点是有没有主动阅读、有没有独立思考、有没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而不是阅读的介质本身。换句话说,读一本书也可能是碎片化阅读,如果不加思考和内化的话;读一篇微博也可能不是碎片化阅读,假如它拓宽了你的视野、引发了你的深入思考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话。
3.如何读书?传统的做法是拿到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其实这样就被书本身牵着鼻子走了。你应该回到问题的原点,就是看这本书之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主动、创造性地去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不应局限在一本书,可以在几本书之间展开“主题阅读”(详见《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你得到的,就不是“读完一本书了”的体验,而是你的问题寻找到了解决思路。
4.输出,把阅读中得来的东西,内化之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可以是写一篇文章、讲给朋友听,output会带动input,因为要想把一件事讲清楚,你就需要把这件事本身理解透彻、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而且输出还有一个好处,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说,就是原本储存在大脑相当于“内存”位置的信息,经过整理和加工转存到“硬盘”里了,这就能释放出内存中原本已占用的大量缓存,这些大脑内存空间可是相当宝贵的,从而让大脑能继续以高速状态运转、处理信息。
P.S.这篇文章就是用碎片化时间写成的,因为刚刚看到的一篇文章——你是碎片化阅读的受害者吗?(作者Lachel),也算是对这篇文章中讲述的理念的一个实践——碎片化的原因不只是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更重要的在于你对待信息的态度和方法。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并加以实践,你就不会被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所裹挟。
网友评论
关于电子阅读,确实在开始慢慢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多看和豆瓣阅读上花的钱也是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想看一本书,已经不再是第一想到京东、亚马逊,而是先到多看和豆瓣阅读上找找看有没有电子版的购买。
期待电子阅读的演变,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更好的阅读时代。获取书籍变得简单、携带方便、作者可以像软件开发一样迭代自己的书、读者可以参与知识的打磨和辩论。@读书养神
其实要看什么书,如果是应用类的技术方面的书,那肯定是要快速搜索到关键点进行阅读的。
不过如果是基础性学习的书,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比如文学著作,那还是要好好从头看起的。
不好意思,我估计你也不是那个意思,我开始理解片面了。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反对碎片化的人,所以有点先入为主了。
不过后来就释然了这是大势所趋,没有什么好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