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人生笔记(童年时代教育篇)

人生笔记(童年时代教育篇)

作者: 木子小川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13:14 被阅读0次

    学校建在一条基埂道旁边的,窄到只能通过一辆汽车,遇到下雨天,泥泞的路,能把车陷在那里。 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位30岁出头的女老师,记忆里个子不是很高,有些偏胖,但很活泼,很受大家欢迎。我不记得老师姓名了,读了两年多的幼儿园,不管是老师或者自己的模样,记忆都是很模糊的。 对于启蒙教育来说,养成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知道周一到周五要走路去学校,每年两个学期要在学校学习,这些很重要。 六岁多的时候,要上一年级了,由于我还没有到7岁整,也不是村小的地段生,这一切并不顺利。这个规定好像现在同样存在,还在执行。后来我的爷爷找了隔壁村的村支书说情,加之在学校表现也好,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也就同意了。 谭化胜老师四十岁出头,人很消瘦,头发斑白,爱梳背头,牙齿并不整齐,背有些驼,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他很喜欢抽烟,不在教室的时候,总是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多了,也总是咳嗽。平常喜欢和学校的幼儿园女老师开一些玩笑,也经常到马路边的小卖部打打麻将,但这并不能以此判断老师的德行或者师德。老师结婚很晚,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自己生育,只是领养了一个儿子,跟我差不多大,读一个班。 平常老师显得精力十足,语文课,数学课,他都教,说是班主任,其实就他一个人,一年级也只有一个班,班上大概三十多个学生。在学校里我是个听话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对于一些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谭老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语文课文每次都能最快背诵出来,数学一些考验思维能力的题,也能很快做出来。 这应该得益于我的母亲,有一年她从广东回来,在家里呆了大半年,这段时间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母亲买一些葡萄干,饼干之类的零食,这对于我来说,诱惑力太大了,我从来没有吃过葡萄干,显然我爱上它了,甜的让我心醉,无论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母亲规定,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写作业,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都是和小伙伴儿玩累了,才开始作业。做完了,检查好,母亲就奖励一点葡萄干,我欣喜若狂,往往还要拿到其他小伙伴旁,眼馋他们一番,给不给看我的心情,或者是交换一些其它自己想要的东西。早上早起背诵语文课文,诗词,晚上回家就写作业,做数学题。这一习惯,我一直保持到了小学毕业,这也使得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了第一。 除了文化课外,那时候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时至今日,所谓的素质教育依然也只是应试教育上面的点缀,有时候还给学生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学校的操场是土制的,雨天很久都不能玩儿,到处是泥浆,出太阳,便是尘土飞扬。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止孩子们对于运动的热爱。水泥乒乓球台,木质篮球架,大家都争着玩儿,但往往都是高年级学生霸占着,低年级学生只能抽空玩下。即使这样,无规则的打闹,丢沙包,跳绳等活动依然玩儿的不亦乐乎。 然而,这时候的体育课并没有纳入中考加分项,也就学校,乡上,镇上举行比赛,算是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罢了。记得有一次镇上举行的跳绳比赛,全镇所有的小学都参加,我们学校也分别派出不同年纪的学生,我被选中了。我对于参加比赛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家长们却有意见,因为要花钱买比赛服装,去镇上的车费,餐费。那天比赛我发挥不好,只得了个参与奖,好在家长给了零花钱,买了一些零食,非常开心! 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作为早一代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往往是缺失的。没有父母在身边,长期由爷爷奶奶带,人格发育不完善,在陌生人面前总是不自信。但这又不能改变,改革开放,广东作为沿海开放省份,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参于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革。 爷爷早年念过几年私熟,读的古书,深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遵循传统的仁义礼智信,长幼尊卑,喜欢搞一言堂。 我小时候是多面性格,在学校,腼腆,谦虚。在家里,胆小,谨言慎行,做错一点,说错一点,爷爷便大声呵斥。在外边玩耍时,我又胆大,喜欢冒险,喜欢带领其他小伙伴儿。凡是有长辈的场合,我总是放不开,经常表现出不好意思,大人们常说的夹尾巴狗。和同辈儿的人一起玩儿,我更加自我,无拘无束,我喜欢这样子,这才是更加真实的我,而前者,多少有些装的成分。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把邻居家的茄瓜,用自制的竹子做的剑,给从中砍断。领居家非常生气,控诉了我们几位家长,我和小伙伴儿一一站在地坝边上,各自家长分别教育一家孩子。这种场合,爷爷自然要维护他那大公无私的形象,拿着三根手指宽的竹片,非常用力的抽打我的屁股,我非常疼,不记得哭没哭,我一向是个忍耐力很强的孩子,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特别维护自身形象。大概打了二三十下才停手,我的屁股感觉开了花,做到板凳上都疼的不行。后来查看,青一块,紫一块的,差不多十天才完全消散。难道这就是过去所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吗?子不打不成才吗?我对此深表疑惑。 90年代文化课并不多,孩子们有更多玩的时间。主要源于农村地区,大家都没有感受到来自于城市的竞争。父辈儿大多也都是务农,单个人,家庭产出相差不大,贫富差距很小。这样,孩子们也都秉承着大人们的思维观,没有课外教材,更没有辅导班,孩子们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感受自然韵律,仰望星空,这才是童年的天堂。哪像现在的孩子,从学前班都开始了竞争,课外辅导班越来越多,你三个,我四个,他五个,总之就是要超过你,不能输在起跑线。老师晚上布置的作业,孩子们往往要写到很晚才能完成,精神压力极大,睡眠严重不足。这如同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枷锁一般,让他们负重成长。作业,功课这些源自佛教的词汇,用在了孩子们身上,我看是作孽吧! 五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好像叫刘老师。他为我带来了课外辅导书,黄冈密卷,奥数题等。我和班里另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开始了计划外的教学。一个学期,我和刘同学往往只用一半的时间就学习完了整个学期的教材,剩下的时间除了复习,就是做题。题非常非常多,总也做不完,刘老师试图用题海战术快速提高我两的成绩,想在短时间追上城里孩子学习了几年的奥数思维。 相比这些,学习方法也时常被提起,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自己总结,认为只有自己总结的最适合自己。我善于运用多角度思考问题,举一反三,倒推法等,这些时常被老师夸奖。 六年级时,我的学习成绩能够排到镇上十名左右了,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很少有农村孩子,能够考过乡镇上的孩子,学习条件差太多。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当其他同学还在学习基本教材,我和刘同学一整个学期都复习做题这些了。数学做题海,语文背课文,写作文,一刻都不能放松。老师们很想他们的学生能够考上重点初中,小升初本该是义务教育阶段,但老师们可不这么想,谁不想自己辛苦几年教的学生能够有个好前程呢? 时间过得很快,六月份到了,我仍然开心的过着我的暑假。我玩着,似乎早已经忘记了小升初考试的事情了。直到差不多到开学的一天,老师带信来说,差了几分,没有考上。知道了成绩,我并没有很伤心,仿佛镇上的中学已经和我联系在了一起,县城里的省示范中学,与我是那么的遥远。这件事我没有告诉远在广东的父亲,母亲。农村的信息真是闭塞的,直到上了镇上的中学,听其他同学说起,差几分,找熟人,花点钱是可以去读的。父亲的手刚做完手术,还在修养,加上前两年奶奶过世,家里欠下许多外债。我没有勇气告诉父母,他们在外打工很不容易,家里只要能吃饱饭,有衣服穿,这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笔记(童年时代教育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fa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