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底到了,很多职业经纪人和核心的高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么去给员工涨工资?老板没发话加薪谁敢去加员工的工资,工资不到位怎么去谈激励员工和留住员工。年底又是离职的高发期,如果老板不涨工资,员工又要加工资,到底怎么做?
面对这些问题,有一些关键性的举措:
1.强调企业文化的宣导和传承
前面也有说,任正非宣导的是军队文化,艰苦奋斗是核心,一直在将这种文化持续的灌输给所有员工。尤其是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文化起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
2.持续优化薪酬分配机制
干部收入结构上,一直坚持“逐步降低资本所得,即股权收入,提升劳动所得,即薪资奖金”的模式。在这种激励模式的导向下,只有那些愿意持续奋斗的干部才能持续获取高收益,而对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干部,坚决予以淘汰,因此,在华为,可能会存在某个管理层怠惰的情况,但整个干部队伍却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能够做到持续奋斗。
案例
记得马云曾经说过:
那些没有加工资的岗位是因为我看不到他们存在的价值。那么加了工资的岗位是因为公司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云的看法很简单,就是加工资更要加价值。如果价值不增长,只增加收入,结果就是企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且,企业会逐渐失去给员工加薪的动力和能力。
所以马云的阿里巴巴实行的全员绩效考核,用KSF薪酬模式跟KPI绩效考核法,能者上,庸者下,甚至开除!
中小企业建议做高激励性的KSF薪酬绩效模式!
对于目前很多企业成本高、利润低的现状,KSF薪酬全绩效模式能高度关注到老板与员工的利益平衡,打破传统薪酬的刚性痼疾,构建激励性、增长性、全融合的薪酬绩效模式。
传统薪酬模式:
缺乏激励作用,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消极怠工。
就报酬多少而言,有薄待绩优者而厚待绩差者之嫌,显得有失公正。若不公平长期存在,则优秀员工流失率会增加,留下的都是工作能力较差或者工作上进心不很强的的员工。
对平庸的员工来说,工资却提高了,价值没提升,只会增加企业成本,蚕食企业利润。
固定加薪是满足员工的权宜之计,但无法满足员工长久,一些员工照样是会选择离职的。
固定加薪可以保障员工安全性,但安全感过了头就是在助长安逸之风,安逸之下无勇士。
员工收入增长幅度太慢,对有目标有追求的优秀员工来说,跳槽加薪更快。
KPI的考核制度一贯是臭名昭著,员工一听到KPI三个字,往往是闻风丧胆,谈者色变。甚至有些职场老手已经习惯了这种提KPI主动上交钱的习惯,大部分的员工认为KPI就是老板给他们下的套。
所以:
中小的企业建议是做KSF的模式.
对于不同层级的员工,建议设计激励性薪酬解决方案
(1)高层:KSF+年薪制+股权激励。以KSF价值管理为导向,结合年薪制模式。以价值为指向,以结果为导向,以多次分配为方向,全面调动员工状态,实现绩效快速改善。
(2)中层:KSF+产值+超价值/剩余价值再分配。主要以KSF价值管理为导向,结合产值量化。
(3)基层(一线岗位 ) :产值+计件/提成+内包+KSF。
基层(二线岗位):PPV+KSF。主要以个人产值量化为导向,结合价值管理。
KSF模式设计的步骤:
1)岗位分析-价值
2)鱼骨图-核心价值
3)BSC/SMART/IPO指标选定
4)指标定位-描述与公式
5)权重分布-薪酬拆取
6)平衡点-利益趋同
7)激励与测算-力度到位
8)整体的套算-数据说话
总述:老板应该是决定企业战略发展大方向的人,而不是论为员工琐事的保姆,KSF模式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润挂钩,实现员工自己给自己加薪,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一个经营者。
马云也说过:企业不是我一个人做起来的,他需要很多和我抱着一样心态的员工一起的努力.
企业不做绩效管理,等于没有管理,政府也一样,中小企业主们,你还在用固定工资吗?你的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是怎样的?欢迎私信和曾老师交流。文:曾老师(zwwjx16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