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壁垒
现在的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打着科技的旗号,动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VR、区块链来标榜自己,一度出现不提大数据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技企业。有自己核心的人才和技术,给自家的产品构筑坚固的护城河无可厚非,甚至假以时日成为行业的执牛耳者也理所当然。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创业者把产品壁垒的门槛提高到自己都不能攀登地步。一段简单的js编写的对话机器人都写不好,非要标着人工智能的牌子,这就是找死。打个比方来说,现在市场需求你把一件东西从陕北送到汉中,中间隔着秦岭,唐代的韩大诗人就说过“云横秦岭家何在”,这中间的道路确实崎岖难走。有的人选择骑马、有的坐火车、有的自驾,你脑袋一拍,这些方式不够有差异化,我们遁地吧,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 运营推广
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存在这样的思维,只要我们把产品做好,运营和推广无非就是花钱的事儿,甚至意淫着做出一款像iphone一样的产品,产品本身就具有自推广功能。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一个致命的反问绝杀,产品如果做不好,花再多钱也是白搭!
我不否认产品做得不好,花出去的钱会打水漂。但是,只要产品做得足够好,运营和推广都是分分钟的事情,这种观点是万万要不得的。君不见今日头条、火山小视频时至今日在运营上深耕细作,都不敢放松懈怠,趣头条和拼多多简直就是伴随强运营策略成长起来的。市场上不乏功能、界面都非常棒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况且,运营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把握节奏,往往这一段时间花10块钱就能拉来一个用户,但是过了一阵花100块不一定能拉得到。
现在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节奏快的都能以毫秒计算,不要幻想着搞出完美无缺的产品、超越用户期望的用户体验再去推广,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目标。真等到把这两点都满足了再去推广,市场环境早就变了,曾经万人空巷踊跃争抢的景象只剩下门可罗雀的残羹冷炙。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搞出来一个MVP(最小可行性版本),迅速推向市场测试用户的反馈,然后在小补迭代中不断优化。
☆ 老板焦虑,急功近利,过度插手细节性工作。
公司的老板是这艘大船的船锚,他需要做的都是核心决策的方向性的东西,比如何时开拔,向着什么方向前进,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下锚。太多的老板因为做了一年多还没有任何进展,甚至只有几个月,发现结果和当初自己预期的大把挣钱、走向巅峰差距太大,马上就坐不住了,焦虑的情绪在整个团队中蔓延。老板沉不住气的时候,这艘船的重心就开始不稳了,人心浮动,老板不再只专注自己的分内工作,开始对员工指手画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说到这,忍不住插一句三国演义的戏,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蜀国要完蛋了,哪有国务院总理自己去造火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