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后真相时代》,书中提到一个概念,竞争性真相。
作者认为,真相即事实,它就在那里,但是我们沟通表达时,往往会选择简化事实,得到相对片面的事实,听众根据这片面的事实得到一个片面的真相。
随着不同的人的简化侧重点不同,便得到了不同的简化事实,即不同种片面的真相。
这些不同种片面的真相,一旦率先占领人们心智,就会排斥其他种片面的真相,因此不同种片面真相具有竞争性。
这就是竞争性真相这个概念的由来。
到此你面对这抽象的概念可能还是云里雾里,我举书中的一个例子,你可能就能明白一些。
以下是对于藜麦的四种片面性真相:
“藜麦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脂肪含量较低。”
“购买藜麦可以提高南美贫困农民的收入。”
“购买藜麦将会推高这种传统食物在玻利维亚和秘鲁的价格。”
“藜麦的种植对安第斯山的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与后两种真相相比,前两种真相更容易促使你买藜麦。
每当遇到藜麦的场景,就会想到之前你所了解的真相,让你持续做出选择。
明明说的都是真相,却因为率先进入心智的真相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你可能会说,了解全部真相不就好了吗?
但这还真是挺难的,就拿藜麦这件事,你会去专门了解有关于藜麦的所有信息吗,答案是并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