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着台湾一贯的营销手段,借着营销与造势,在上映前积累了一定的关注度。只是,最后观众还是用脚投了票。
不得不说,台湾这种偏小清新类型的爱情电影,其实曾经有过很不错的口碑,也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类型。
记得第一次看台湾爱情电影,也是陈意涵主演的,《听说》。那时的彭于晏还是稍显青涩的大男孩儿,那时的陈意涵已然拥有了氧气美女的称号,那部电影中还有包子姑姑陈妍希。
只是,这次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情总觉得有点过于执拗,至于表演,则是一贯的台湾爱情路线。
我想,当初被誉为史上最催泪的电影称号,大家都带着纸巾纷纷走进影院。估计所有人都在吐槽电影的同时,也不得不在心底暗暗称道台湾电影公司的营销手段。毕竟每个拿着纸巾进去的人,都口有怨言的出来了。
上一次被电影感动,还是一部纪录片——《四个春天》。也或许是已经成为了一个准中年男人,油腻而惶惑,于是在这部跟悲伤较劲的电影中,反倒没有觉察出丝毫悲伤。甚至都觉得还远不如一部纪录片更打动人,那次看《四个春天》是自己一个人在电脑上看的,居然用完了两包纸巾。
最易打动人的,其实是最真实的那一部分。至少,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我自己没有感知到那一份真实。也许还有一个更为不愿相信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已然过了相信爱情的那个年纪了。
如若真是如此,是该庆幸还是悲伤呢?难道,真正的悲伤,居然是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时不再悲伤了?
(PS.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陈意涵的表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