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位书生,自称是苏东坡的崇拜者。有人问他:你是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呢,还是喜欢他的书法?书生答道:都不是的。我喜欢吃东坡肉……东坡肉炖得很烂,肥而不腻,的确很好吃。但只为东坡肉来崇拜苏东坡,这实在是个太小的理由。
如果把对问题本身的兴趣抹去,只追求这些事迹,就显得多少有点不对头。所以,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
这段话来自王小波一篇杂文的结尾,结论和例子调转了下顺序,话说得恰到好处。联想起前两天自己整理的关于读书学习的感悟,不能再点头表示同意了。
之前和同学正好一起追过一部野史,本来是因为比较有趣没有什么正经事,结果那本书作者却是比较正经的历史研究员,呱里呱啦说了很多,文章里也毫不掩饰他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褒贬,顺带介绍牛人的事迹和传记著书等等。我俩见面一对就傻了傻,真有那么牛吗。我那个伙伴急不可待淘了几本书回来,后来我也没问他到底看出什么玄关了没。
我也经常做类似的事情。看到牛人做出如何如何的成绩,或者哪个牛人如何有趣渊博都让我为之神往,然后心切切地想要认识和仿效他们。可惜我一直对牛顿伽利略法拉利没兴趣,不然现在的我可能也会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实验吧。
和小波老师稍加区别的是,他是对一类人感兴趣,然后就去学习有趣的人所研究的东西;而我要么是因为某些人的人格魅力足以让我去学习探讨他们的领域,比如王阳明;要么是因为我喜欢的东西有些人正好在研究,所以我对那些人就多了好几格关注度,比如弗洛伊德。虽然一个是哲学一个是心理学,但是重叠度还是有的。
所以我注定也成为不了一个横跨文理的全科通,因为就算费曼再风趣高情商,莱布尼茨柯西无数次在我面前耍存在感,还是提不起兴趣啊。所以因为有趣的人而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还得看看他们学的是什么吧。
我在中学时代还有一段佚事。那可能是青春期的多愁善感的毛病,喜欢写诗,而且是现代诗。班里同学都知道我这茬,都当我是文艺女青年一枚。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背春江花月夜,结果我偷懒没背,当堂要我们默写的时候就呆了,自然也没少挨批。然后同学再说我可能就是忘记了,那么喜欢诗的人怎么会不背书呢。我回去整了整头绪,只是我喜欢写些散发情绪的东西,什么押韵都是凭感觉的,和诗与诗人本身就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让我体味下舒婷冰心徐志摩的诗,我会说,啊,我没有感觉啊。真的。相比较中国的其他体裁的文学,自我感觉中国的现代诗歌没有多少想象力和流动的美感。读古代诗歌和看泰戈尔的诗却是另外一种境界。
喜欢东坡肉是因为嘴馋,喜欢苏东坡还是因为他写的作品比较符合自己的口味吧,这理应是两码子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