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优秀作者文集一百贝简书:百家争鸣
张艺谋《菊豆》:品味经典细剖人性,天白形象的设计你看清了吗?

张艺谋《菊豆》:品味经典细剖人性,天白形象的设计你看清了吗?

作者: 胖妞爱吃棉花糖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13:25 被阅读0次

祖训和礼教是很难被彻底消除的,无论是合理还是荒谬。

《菊豆》讲述了杨家染坊中三代四人罪孽轮回的故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那个充满着封建礼教的社会已经离我们太远,以至于我们很难真正的去感同身受。所谓视觉上的刺激也无非是那大红染布裹挟着的情欲和死亡。

欣赏故事的人大多会喟叹天青的懦弱胆怯。情欲的美妙蛊惑他偷尝乱伦的禁果,封建礼教的压迫又让他不敢把自己的爱人骨肉公诸于世,最终的结果是他在欲望的自我禁锢中一步步走向死亡。

天青的形象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形象。就好比成熟的人,总爱告诫他们的后辈要学会顺势而为。可很多人连自己的禁锢都冲不破,更何况偌大复杂的社会关系、源远流长的封建礼教。天青是封建社会底层的小农,他的认知和大众一样,即对那个社会礼教秩序的深信不疑,而他所具备的唯一勇气来源于男性的本能。

菊豆也许是这个故事里最可怜的人,她虽然聪慧、美丽、勇敢,却没有力量。那个社会给了女人最低的地位,尤其是没有生出儿子的女人。她是年近半百的杨金山买来的生育"工具",在此之前杨金山已经折磨死了前两任老婆。他夜夜对菊豆性虐、鞭打、折磨,把不育的责任全部归罪与她。倘若菊豆丧失了反抗的勇气,那么她的结局毫不怀疑的与前两位女子一样。

菊豆第一次发现天青偷窥的小洞时,她羞愤恐惧。木栏扶手上留下的刀痕让她知道了天青夜夜不眠的秘密。因此当她发现堵上的洞被重新打开后她选择了压抑羞愤。关上牛棚的门,在听到天青进入牛棚后,她有意清洗身体。这是她自我救赎的开始,而天青是她完成自救的唯一希望。我想这个时候的她只想着要活下去,逃离金山的操控摆弄。

宝马的突然倒下给菊豆天青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在做与不做之间,天青最终选择了压制。菊豆的倾述与挑逗,激发了天青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两人被压抑的性欲在这一刻同时爆发,大红染布一泄而下,堆积在两人身上,恰如其分的营造出情欲沉溺的意境。

此后,尽管杨金山已经因为中风瘫痪。菊豆对他的反抗始终都是哑着嗓子低声宣泄、咒骂。每一个具体行为的反抗,都会和天青商量,也在天青的驳斥中化为乌有。她也最终在看到儿子杀死天青的时刻抵达身心崩溃的边缘,爱人已死,杀者其子,此时的救赎,唯有死亡。因此我认为菊豆的毁灭不在于自我的禁锢,而在于时代的束缚,她是个很有勇气和智慧的女人,只不过缺失了一份力量罢了,而这恰恰是那个时代救赎成功的基本。

天白,一个在极度扭曲混乱的关系中畸形成长的小孩,剧情后面的人物悲剧都与他有关。在研究天白这个角色形象时,我们最应该问的是:这种极致罪恶的根源是什么?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的有一句话可以解释这个原因,在谈到罪犯为什么缺乏人性时,她说:“如果研究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许多人毫无人性?一句话,生命抚养的初期出了问题。”

天白幼童时期,被独自放在杨金山的房里,而菊豆只有偷情结束后才会回房睡觉。很明显在知道天白不是自己的骨肉后,杨金山不可能亲近天白。而天青、金山、天白、菊豆四人混乱的关系,让除了菊豆以外的二人都难以和天白建立确切的亲子关系。

菊豆是一个失败的母亲,这一点直观表现在天白第一个喊出的是爹。在杨金山想要杀死天白时,天白试探性面无表情的喊出了爹。在这一段情节里,我认为天白叫杨金山爹的原因归功于此前天青的语言刺激。倘若天青在教导天白叫爹后,继续和天白建立愉悦的亲子关系,而不是拉着菊豆做爱,把天白晾在一边,那么结局也许未可知。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但他需要信息的输入、情感的刺激。如果孩子三岁以前,没有任何语言刺激,他就很难再学会说话了;如果孩子一岁以前没有感受到温暖,他可能就再也无法体察情绪了。

作为母亲的菊豆,忽略了在天白成长过程中建立良性的依恋、爱等基本情感联系。

幼小的天白长时间独处阁楼,他的啼哭诉求很难得到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他的大脑便很难培养感知情绪和爱的能力了,他再也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哭、笑、闹、同情、关怀他人了。我想这也是造成天白阴郁寡言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很多人对天白看见生父杨金山落入染池拼命挣扎后大笑的情节感到不解,认为对天白邪恶的设定过于刻意。

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用大人的评判标准去判定一个孩子。杨金山死前说到:“天白儿呐,又去染你的花花草草呐 爹帮你染 染个大红色。”由此可以判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白的唯一爱好就是染他的花花草草。当他看到杨金山在染池中挣扎时,他先是茫然的望着,紧接着嘴角抽动露出笑容,这也是他第一次表露出情绪。染草染爹,他或许只是认为爹在染池里逗他玩,他不知道染池会要了爹的命。天白应该是对杨金山有感情的,尽管他唯一的笑给了杨金山的死亡。杨金山死前,陪伴天白最多的是他,尽管他也教唆天白使了两回坏,但他应该也是爱天白的。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在他的言行神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爱融入了那个时代小农阶级的独有意识,朴实无华、源于本心。杨金山死后,天白再没有笑。

金山的死亡让天青和菊豆的关系越发隐晦。随着天白的逐渐成长,社会那套礼教秩序逐渐渗透他的生命。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死了,天青是他哥、菊豆是他母亲。他也听说或感知到了菊豆和天青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所以他对菊豆天青从来都是“杀生杀气”。

故事的最后天白为什么要杀死天青?

《菊豆》是以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改编的电影。《伏羲伏羲》的作品简介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伏羲伏羲》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它凸显的是两代人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刘恒将西方的“恋母情结”作了一番改造,使这种以文化和艺术的面目出现的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情感体验沾染了更多的中国本土化色彩。

上面这段话,隐喻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则"俄狄浦斯情节"通过电影的演绎,全然不见了踪影。电影所展现给我们的不是一个有弑父娶母竞争性的儿子,而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自私怯弱,不敢向儿子袒露关怀,不敢承担自己的犯错后果的父亲。

随着天白的长大,他感悟情绪的能力逐渐得到修复。然而幼年的忽视、混乱的父子关系、封建礼教秩序的熏陶、外人的闲言碎语,让他愈发沉郁阴暗,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感知到爱与被爱的温暖。相反,随着他的逐渐成长,仇恨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人性褪去,他成为家庭的悲剧,时代的弃儿。

所以当他听到村里人传播母亲的流言时,他暴力的拿起了屠刀。回到染房,面对天青的关怀,他看不见天青满脸的焦急心疼,反而愤怒的打了天青。在亲眼目睹母亲与生父在地窖的苟且后,他的仇恨和愤怒随着真相的揭秘爆发出势不可挡的邪恶。

把因缺氧昏迷的母亲背出地窖后,他把天青扔向了殷红的染池,并用木棒敲向了险些逃生的天青。

故事的最后菊豆点火自焚,杨家染坊的故事也似乎随着那一把火化为灰烬。

当我们回看杨家染坊所发生的故事时,会看见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没有一个人不可怜。菊豆被买去作为一个生育的工具被虐待操控,她的地位甚至不及牲畜;杨金山受困于无法“传宗接代”;杨天青苦于世俗中无法公布的畸形关系;杨天白因为流言蜚语不自在。似乎故事中的每一个男人,都对尊严名誉有着不可估量的珍视。

到底是顺从还是反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文明的发展,总是需要先行者的身躯。菊豆失败了,但至少因为反抗,她逃离了金山的掌控玩弄,至少她曾经像一个人那么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艺谋《菊豆》:品味经典细剖人性,天白形象的设计你看清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yy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