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再看《接纳力》,结合最近上Vickie的萨提亚父母课程,有了如下的感想:
为什么有些人做错事之后就会消沉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很害怕失败,有些人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的内在有这么一个逻辑:我做错事了,就是我不好,就是我这个人毫无价值。他们很容易在一件事没做好的时候,就全盘自我否定。我们身边也有能够在失败之后很快缓过劲来,继续投入下一场目标的人。他们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在他们的心里,事错了就只是事错了,不会上升到个人价值的层面,不会自我否定,诸如:“嗯,这件事我没做好,但是我还是个很好的人,我还有能力继续去做好!”。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呢?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当他的行为不符合父母要求的时候,这些在孩子的眼里犹如上帝一样存在的父母如何处理。
2-3岁的孩子把家里抽屉里的东西全部扔到地板上。有的父母知道育儿先育己会主动去学习有关孩子生长规律的知识,知道孩子处在空间的敏感期——通过抛洒、移动物体来感受空间,所以他们选择收起危险的物品,和孩子一起再把东西收回抽屉等行动来帮助孩子充分体验空间。有的父母看到家里那么乱,心里没办法接受,就跟孩子做一致性沟通:“宝贝,看到你把东西扔出来,妈妈一想到要收回去,就好累哦。”。有的父母直接冲过来,训斥孩子:“你这个坏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看我不打你!”。……
孩子回家,拿着一张50分的试卷等着你签名。大部分家长都没办法接受孩子这样的学习成绩。A家长跟孩子说:“哇!50分啊?那说明你这次有很多错题可以学习哦!恭喜恭喜!”B家长跟孩子说:“50分啊,嗯,考这个成绩确实会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提高好不好?”C家长跟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蠢!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我生你出来干嘛?”……
上面两个例子里最后一位父母的方式,直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他们对孩子的评判就像在一件物品上贴标签一样烙印在了孩子的内心,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我是个坏孩子。我很蠢。……”长大以后,事情没做好,他们内心的那个声音就会冒出来:“我真蠢,我怎么又做错了。我真是坏透了,连这个事都没有做好。”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内在的这些消耗,才能有力量继续朝前走。
所以,请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达不到你的期望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接纳他吧,给他一个拥抱吧,对他温柔而坚持吧。用这些来回报孩子们最初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我们的那份信任吧!
做错事≠我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