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周一 晴
“六一”小长假刚结束,原以为今天孩子们是很难收心的。结果大出我的意料之外,除了几个孩子,大部分同学上课都很认真。更让我惊讶的是书面家庭作业字迹非常工整,不像往常的周末作业。看来假期孩子们玩得开心,也学得认真。
今天学习《咕咚》一课。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课与前面课文的区别——没有全文注音了。本册课本的最后两课是一个过渡,二年级开始,课文将不再全文注音。这是最能考验孩子们识字量的。识字量大的孩子没有注音照样能比较流利地读课文,识字量小的孩子读起来就有些吃力了。
我让孩子们先拿起笔来,一边读课文,一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打上五角星,再统计自己有多少个字不会认。有十几个孩子说全都会认,剩下的孩子有一个、两个、三个不会认的,最多只有六个不会认。当然,孩子们自己统计的不一定准确,如果有大人一对一地进行统计会更准确些。不过我相信大部分孩子识字量应该不会差哪里去。孩子们读过那么多绘本,背过那么多儿歌、古诗文,写了那么多日记,天天过着有文字的生活,识字量应该不会少的。
在孩子们熟读课文以后,运用了戏剧表演的方式理解课文。先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再分角色表演。第一遍是在教室里演的,场地有限,“动物们”跑不开。恰好下课铃响了,于是让这些“小演员”们下课时在操场上排练一下,下节课继续表演。
第三节课铃响了,我们直接在操场上看演出。小观众们排成一长行观看。小演员们煞有介事地演开了。这一遍比第一遍好很多。孩子们可塑性真强,第一次表演就像模像样的。以后这种方式可以经常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