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赞同暴力对待孩子

作者: 悦墨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9:55 被阅读105次

    很多父母都有对孩子发飙的时候,大声吼叫甚至直接动手,两败俱伤,屡见不鲜。

    与娇纵型和正面管教型方式相比,这属于“严厉型”的教养方式,其特点是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自由,没有选择。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也是曾经的“大吼者”,后来经过学习才明白,这样的方式同时也会伤害到我们自己。当知道危害时,我懊悔不已。

    暴力沟通是“严厉型”教养方式的典型表现,关于暴力沟通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暴力沟通的首要危害,就是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对双方都不公平的判断,事实上父母是非常爱孩子的。

    2、暴力沟通会让孩子陷入恐惧和无助,并且会将恐惧植根于心中,一直隐藏,直到孩子感觉有能力爆发的一天。这种恐惧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不定时炸弹。

    3、暴力沟通的结果是“赢了孩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我们自己的尊严,以大人的权威强制孩子听从自己,而不是“赢得孩子(信任和尊重)”,这是一条关于亲子关系的重要科学论断和实践结果。

    4、用暴力的方式制止孩子的不合理行为短期行为,当时可能会立竿见影,但是纠正的成本很高,可能超乎想象。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及时修正,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往往会忽略“严厉和惩罚的沟通”方式的代价和长期效果,孩子可能会用以下四个R的一种或全部回敬我们的惩罚。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atreat)——“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会让他抓到;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这样的危害,常常因我们无知而遭到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固然需要控制,难道要求大人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分吗?

    其实是有办法的,我们可以用3R方法矫正自己在孩子身上犯下的错误。

    1、承认(Recongnize)——“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那么,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赢得孩子”、达到彼此尊重呢?在友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注意一定要核实你的理解,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进行后续的沟通。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不代表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我们自己或别的同学也有类似的经历,心理学称为“共情”。

    3、告诉孩子我们的真实感受,像一位朋友一样。倾诉表示信任,以获得孩子理解。

    4、想办法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这是共情和沟通的最终目标,引导和帮助孩子形成自己专注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孩子专注解决问题的最好礼物,是教会孩子学会自评价,而不是被别人的观点主导。

    这是一位作家和女儿的真实故事。

            作家和妻子在离婚前由于家庭琐事等问题经常吵架,缺乏沟通,严重影响到了孩子。有时心情不好,或者情绪失控时会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大发雷霆。孩子受到了不小的伤害,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不愿意与同学交流。

    离婚后,女孩随他一起生活。一个假期,他带着孩子去旅行,结果不小心看错了起飞时间,早到机场将近六个小时。按常理说,很扫兴,但是奇迹发生了。父女俩坐在机场的咖啡厅,漫不经心的聊天。期间的一个话题,引发父亲鼓起勇气向女儿道歉。爸爸说,都是爸爸不好,把时间看错,害你早早起床,如果不是这样,你可以在家多睡一会儿,不用跟着我这么累。女孩看到好久没有这么温和地和自己说话的父亲,特别高兴,也特别感动,瞬间女孩的眼圈红了。女孩也情不自禁的向父亲倾诉,爸爸,没关系,我很高兴您能和我这样平心静气地聊天。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说,平时经常责备您和妈妈,总是找茬,我觉得你们不爱我了。你们为了我吵架,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绝望了,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爸爸妈妈再也不爱我了。父亲听到这里愧疚不已,看着眼前可怜的女儿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最后父女俩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一次意外,竟然如此戏剧;一次真诚的沟通,竟然让受到伤害的父女俩释然,女孩看到阳光,充满希望。

    我们从中看到了沟通的力量,发人深省。

    为什么不赞同暴力对待孩子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理论指出,父母和老师应该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尊重孩子也就是尊重自己。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暴力”只会带来伤害,也许终将无法弥补。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形成科学完整、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我们可以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怒火、多一些学习、少一些消极。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这面镜子”的映射下改变自己,这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至此,您会有一些感受想要分享吗?期待您的反馈。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不赞同暴力对待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kp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