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5期“礼”专题活动。
人贵为万物之灵,为了标注与万物的差别,人类特地发明了一套套礼仪程序,以表示对这一行为的重视程度。
礼仪好比是一件漂亮的衣裳,让我们大大方方,充满自信地走出去。动物是没有遮羞布的,于是便长出了皮毛来遮挡。
一个行为,人们为了显示对它的重视程度,便会从头至尾对其加以量化包装,我们就说说人之初的生礼,成人后的婚礼,及人死后的葬礼吧。
人生大事,莫过于生死婚姻了,而有关这大事的礼节,可谓是具体入微的了。
先说说出生礼吧。这孩子出生后就有这么些礼节:三朝礼、满月礼、报喜礼、百日礼、剃胎发、周岁礼、抓周、移窠。
三朝礼:婴儿出生三天后,要用艾叶、柚叶、老姜煮汤给婴儿洗澡,称为“洗三朝”。当天娘节必须来人给产妇送上鸡、酒、鸡蛋、醋、姜、猪手等补品,并向亲家表示祝贺。
满月礼即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的礼节,庆贺满月一般会摆酒请客,并给婴儿命名、理发、拜床母等风俗活动。当天外婆要送“满月担”,满月担里有鸡、肉、金团等食物,还有老虎鞋、帽等。
报喜礼:婴儿出生后,一般由孩子的父亲带着红鸡蛋之类的喜物奔赴岳父家报喜。
…………
结婚礼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婚前准备。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传统六礼,以及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迎亲。新郎带领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接新娘,过程中可能包括找红鞋、敬茶、撑红伞、撒米、绕吉祥路等仪式。
婚礼仪式。在酒店举行,由司仪主持,新人向宾客敬酒,并进行传统的三拜六礼。
婚后礼仪。如三朝回门,即新婚夫妇在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祭祖。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传统习俗,如新娘出嫁时的红盖头、坐轿子或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等,以及结婚之日新人束系的大红裤带,裤带中可能装有象征财富的物品。
话说天大地大,死者为大。对于葬礼,包含着后人的对先人的祝愿,因而礼节是格外庄重的。葬礼可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
送终:在老人生命垂危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在旁边,听取遗言,直至亲人离世。人死之后,要烧纸钱,并围在死者旁边恸哭。
报丧是在老人死后向亲戚朋友报死讯。
入殓是指入棺前给死者整容,如剃头、刮脸、擦洗身子、穿寿衣等,然后以白绸掩面。
守铺就是指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也叫“守灵”或“困棺材”。
搁棺就是停棺在家。古时一般七天,现在一般三到七天。
居丧指死者家人在死者咽气后服丧。男女依据与死者的亲属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孝帽。居丧期间,孝子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等。古时孝子要守孝三年,今人仍会在家居丧,但不要求那么久了。
吊唁是丧葬礼仪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及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吊唁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死者子女在接到死讯以后,首先要哭悼,问明死因,以最快的速度奔丧。亲友来悼时,孝子陪同,哭拜。亲友一般要携礼金去吊唁。
接三是指人死了三天后灵魂要去阴曹地府报到,或者被神、佛的使者迎接了去。在民间习俗表现为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并且会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的程序为转棺、读祭文、旋棺、盖棺,再抬棺出殡,送葬随行。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路祭等。
落葬,最后到达墓地,先整理墓坑,把陪葬品放入墓坑壁上的龛内,扫去脚印,将棺材放下,由丧主铲土掩棺,堆成坟堆。
虽然我国贵为文明礼仪之邦,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完成各项礼仪,所以简化各种礼仪程序已是当务之急,将繁文缛节,变得简单明了具可行性。
我们既不能全盘照搬传统礼仪,又不能抛弃各种礼仪。正因礼仪的存在,方显得我们是文明有礼之人,也正因礼仪的存在,方突出我国是礼仪之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