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车时,遇到一对很有意思的兄妹。
妹妹大约三四岁,哥哥六七岁的样子。兄妹俩因为爱莎公主和孙悟空谁最厉害,而发生了争执。妹妹说爱莎公主厉害,因为她有魔法,可以让孙猴子结冰冻住。哥哥说孙悟空最厉害,因为他可以72变,魔法再厉害也打不败他。
妹妹说不过哥哥,便拿手里的魔法棒朝哥哥头上敲了一棍子。哥哥气愤地向妈妈告状,妈妈埋头于手机里,让妹妹向哥哥说对不起。但妹妹撅着小嘴就是不说。
妹妹一直不道歉,哥哥就一直在妈妈旁边嘟囔:妈妈,你看妹妹不道歉......
最后妈妈被磨急了,眼睛从手机里抽离,面带韫色的看着妹妹:跟哥哥道歉!面对妈妈突如其来的“关注”,小女孩满脸不悦地向男孩说:对不起!
哥哥听到妹妹毫无真诚的道歉,哼了一声扭过头去......
最终两个小朋友都没有理对方,妈妈依然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
被父母逼迫说出的对不起,等于没有道歉。因为那个被道歉者接受不到这份道歉下的真心和诚意。
有多少孩子,在大人的压迫下,说下了毫无意义的“对不起”?
1.当我们让孩子说对不起时,我们想让孩子说什么?
大多数时候,我们让孩子说对不起,是因为我们只是想尽快平息争执和硝烟,只是想消灭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如同公交车里的那个母亲,她只想平息眼前的争执,不想让孩子再打扰到她。所以并没有去了解前因后果,去正确的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对的。
有时候,孩子在外面犯了错,我们会急吼吼的让孩子向别的孩子道歉。因为一旦孩子成为攻击的那一位,孩子又不道歉,我们的脸面会挂不住。我们害怕孩子被别人说没教养。
教养,一个迷人高级的词,但若加上“没”字,一般的父母都承受不了这三个字的重量。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急忙忙的让孩子道歉,其实是出自父母的私心,其背后的潜台词说的是“我是一个有教养的父母。”
另外,自家的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自家孩子便不占理,但若能及时道歉,局面就不一样了。你看,我的孩子都道歉了。你还能怎样?
成人急于让孩子道歉,有时候只是为了表面上过得去,然而孩子的心里却过不去。
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的上司,逼着我们向他人说一句违心的话,我们的心里会舒服吗?
逼迫孩子道歉,对于自家的孩子和他家的孩子,都不是明智之举。为什么父母不能逼迫孩子道歉?其原因有二:
.在成人的压迫下,孩子会失去安全感,从而被迫说出违心的话
有时候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成人会立刻站在被欺负者这边,怒指掐腰面对攻击者,这对于攻击者来说,就是一个不公正的局面,父母这样做,会把孩子推的更远,孩子也在那一刻失去安全感。
而想要教育孩子有好的行为,就要让他感觉好。
以前,如果儿子不小心把其他孩子弄哭了,我总是疾言厉色地要求儿子道歉,当孩子看到我的脸色和立场,比那个被欺负者还委屈。
他会抱着我说:妈妈,我错了,对不起......
然而,渐渐我发现他在道歉时恐惧和害怕的情绪更多,失去了道歉的本质。
在父母的逼迫下,孩子很可能会老老实实的道歉,但这份道歉并非发自内心,只是成人淫威下的妥协。
正如《倾听孩子》一书中所说:当我们让孩子说些并非表达他的真实感受的话,比如“对不起”,而他们实际上却感到愤怒、疏远甚至不满时,我们其实是在胁迫他们撒谎。
胁迫孩子说出违心的话,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侵蚀。
.被道歉者能察觉到孩子的道歉是真是假,逼迫下的道歉毫无意义
成人胁迫孩子道歉,会让孩子处于恐惧中。
一个被恐惧和压迫占据了大脑的孩子,也许只会机械的按照成人所说的去做,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机械的、带有其他情绪的道歉,不是发自内心的歉意,说出的“对不起”就毫无意义。
孩子是充满灵性的。他们有时候比成人更了解小伙伴之间的情绪和感受,他们很清楚那个道歉是真是假。
就像公交车里的那位哥哥,他很明显感受到妹妹道歉时的愤怒情绪,说对不起并非真心,所以当妹妹说了对不起,他并没有回应一声没关系,而是赌气的扭过头去。
真正有效的道歉,是让被道歉者感到被尊重,心里感到舒服一点。
孩子做错事,父母首先最该做的是向受害者表达关切和歉意
当孩子成为攻击者,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惩罚孩子,逼迫孩子道歉,而是要向被攻击者表达关切和歉意。
我们把关注点首先放在受害者身上,受害者就得到了安抚,情绪也会有一定的释放。同时给予做错了事的孩子时间来反思。
孩子是跟着大人后面学习的,当攻击者看到父母的态度,很有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甚至会效仿父母的言语和态度。
有一位男孩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被邻居索赔,男孩非常害怕父亲知道后会惩罚他。
然而当父亲回来后,并没有训斥男孩,而是心平气和地拿出了赔偿金,借给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去邻居家赔偿道歉。
父亲没有选择批评和惩罚男孩,因为父亲知道此刻男孩已经很害怕了,如果再批评惩罚,事情会变得更糟。
在父亲带着男孩向邻居道歉赔偿时,相信男孩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由衷地感谢父亲的支持和不惩罚。
父母是孩子的支持者,而非对立者。
其次,是倾听孩子的心声,找到背后的原因
作家荀夜羽说:“所谓教育,就是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比如孩子在飞机上哭闹乱蹬座椅,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听话,故意捣乱,只是因为气压会导致耳、耳痛,让孩子不舒服。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管教斥责,并让孩子向他人道歉,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反而加重孩子的烦躁。
当父母真诚地蹲下去倾听,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才能知道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指出:“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最后才是指正错误,给予正确的处理建议
在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后,在孩子平静下来,父母教育孩子的言语才能被听进去。
有时候父母在安抚了受欺负的孩子的情绪、在倾听了孩子的心声后,根本无需指正孩子的错误,他们就会知道该怎么做。
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拿泥块砸同学的学生时,没有批评惩罚,而是奖励他4颗糖,而且在每奖励一块糖时,指出了男孩打人背后的正面动机。
最终男孩被校长的言行感动,主动坦白错误并决心改正。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教育孩子需要智慧。
疾言厉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孩子时,很难产生爱和温柔。
在有爱和尊重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学会爱和尊重。
一声道歉,一句对不起,是做错事者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对不起”是修复心灵的创可贴。但前提是孩子说对不起时,是发自内心的歉意,而非出自父母的压力。
首发头条:悦儿育儿。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