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有堂亲子课
有了孩子,你活成了父母的翻版了吗?
有了孩子之后,突然发现我变成了我妈。
某日,孩子一直在转桌子上的玻璃。我告诉他上面的杯子会转掉摔碎的,他当耳旁风。
不一会我听见啪的一声。果然,杯子碎裂一地,我顿时火冒三丈,叽里呱啦的大声呵斥他一番。
看到他一副不知所措又很委屈的样子,我意识到自己有点过了,便停止了说教,走到一旁反思了自己的行为,突然觉得训斥孩子时我的眼神动作语气真像生我养我的母亲。
这种感觉很不好,明明觉得母亲对我的吼叫让自己很难堪,很不舒服,但自己还会无意识地把童年承受的痛楚传递给孩子,将上一代的错误接力般地复制给下一代。
更恐怖的,我发现我的孩子也在慢慢地学我的一言一行。
前段时间我回娘家住了些日子。我奶奶和他们同住,她是一位92岁的老人,耳朵已经听不见。跟她说话要至少要说五遍而且需要很大声才能听见理解,像吵架一样。
有一天我发现两岁多的儿子和太姥在大声的嚷嚷,还一直重复:听到没?听到没?
简直和我说话的模样如出一辙。
有时候孩子惹了我,我大声呵斥:我生气了,你向妈妈道歉。他也一副愤怒的小鸟般:哼,我生气了!跟宝宝道歉。
你看!“镜像神经元”的功能多么强大!孩子通过他看到的世界来认知,模仿。所以很大程度上,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将来也是什么样子。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在没有孩子以前,我就已经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了。
以前有一位同学,和我说了她自己的家庭问题。她的父母在很年轻时恋爱有了她。父亲爱喝酒,喝醉了就和母亲吵架打架,一吵架母亲就失去控制拿头撞墙。母亲天天歇斯底里,我的同学耳濡目染了二十多年。
在感情里,她总是不能处理好,谈了几个男朋友都没有修成正果。同学的歇斯底里絮絮叨叨导致男方受不了分手了。她说她感觉和男朋友一吵架就变成了她妈妈。那穷凶极恶的言语压得男朋友都默默无声,最后男孩们都冷淡下来,选择放弃这段关系。
有很多人说原生家庭不好,把众多不如意的事情都归功于原生家庭。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去做出改变,你就会和父母一样对你的子女及爱人,言行举止克隆父母,恶性循环。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让他们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们忘却旧观念。”
深以为然。
印度电影《厕所英雄》里男主角父亲是一个十足封建传统的人,思想观念陈旧腐朽。坚持传统观念的他认为在家里建厕所会亵渎神明,但是妻子不能接受每天天不亮去和夜壶队友在荒郊野外如厕,她认为这和牲畜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时常还遭到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袭击。新婚妻子和丈夫商议在家中建厕所,但是男主父亲极力反对。
左边是妻子,右边是父亲,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周璇的他,最终在妻子的影响下开始醒悟,在院子里建了厕所。那位父亲百般阻挠,还找人把厕所砸了。
直到有一天,那位父亲的母亲腿不小心磕碰了,没法去野外方便,又憋屈的难受,于是就让儿子背着她在他孙子建的厕所上大小便,那位父亲看着曾经跟自己同一战线、同一传统观念的母亲,如同晴天霹雳般的呆住了。他一生恪守的传统规矩习俗,顷刻间崩坍。他也渐渐醒悟,是自己封建思想搞的大家都不愉快,最终接受了在家中修建厕所。
电影结尾女主爷爷说了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你如果改变自己,你就能让孩子们的世界免于分崩离析。”
古语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出现问题不想改变的人也许是还没“穷”到极致。
小区里认识一位妈妈,以前是一位十足的胖子。她说她以前的生活糟糕透顶,胖到让丈夫厌烦,不会给孩子辅导作业遭儿子嫌弃。但是她觉得生活还能过下去,所以一直没有去改变。
直到有一天,那位妈妈送孩子去英语兴趣班试听的时候,孩子说,妈妈,你别进去了,很占地方,而且你又听不懂英语。
那位妈妈听了儿子的话一时竟无语凝咽,那一刻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减肥。
不到半年,她不但减掉了几十斤,而且还上了成人英语培训班,进步很快。
她给我看她以前的照片,除了眉眼相似,简直是判若两人。她说,他感觉儿子现在也变得极其自信,看着妈妈也在学习英语,学习的劲头特别大。也不时夸妈妈漂亮。这是他以前从没说过的话。
她说,她很感谢儿子当初的那句话。
你看,父母变得更好了,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身教胜于言传。
网络上有人把父母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的父母是肯为孩子花钱,第二层次的父母肯为孩子花时间,第三层次的是肯为孩子学习,最高层次的父母是肯为孩子改变的父母。
前三个都很容易做到,最后一个却有点困难。
毕竟,改变发型,改变小小的坏习惯这些还是简单易行,但是改变陈旧的根深蒂固的思维观念,去否定自己,重塑自我,认知重组,是件很痛苦的事。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觉醒期。
如果不想成为孩子眼中“无用的中年妇女”和“没本事的父亲”,此间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升级打怪,不断的刷新认知,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生存,才能跟的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我们去学习,去刷新认知,去改变,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些,孩子都将看在眼里,刻画在行为上。
孟母为了孟子有个好的成长学习环境,而举家三迁,
愿你我都有这样的认知和勇气。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