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小感悟:
1.存款还要继续做,给自己,给家人:
昨天看到zhangli在群里分享自己给自己的存款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她是越存能量越大了。看得我惭愧:自己有点懈怠了。
2.希望自己家里的高峰时刻分享能够永久持续下去,不懈怠:
在听樊登读书《养育男孩》时,听到介绍:男孩3-13岁,需要有一个崇拜的男性对象,最好是爸爸,不禁想到:每日分享高峰事件,其中可以是骄傲、自豪、有成就感的事,其实也是在给孩子树立爸爸的偶像形象的地方。也暗合了家排说的:孩子的生命来自于父母双方各一半,内心既需要忠诚于爸爸,也需要忠诚于妈妈——不在优秀的品格行为方面,就在不良的品格行为方面。他要效仿,首先要先知道好的地方。那就接着持续不断地分享高峰事件吧!
3.百思不得其解的行为反应背后,试着找找是否有情绪按钮存在——发现了孩子的两个情绪按钮!
以前我给他们爷俩的感赏让孩子看到的时候,他总是会说:“给他那么多!我的那么少!”曾经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后来高峰老师点醒我:孩子需要被看到。我才意识到:虽然我给孩子的感赏其实有好几条,但是他还有不被重视的感觉,原来根源在于我在他小时候给了他太多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顾忙自己的事务,想自己的心事的待遇——已经种下了情绪按钮了。典型的事例是,站在去篮球场的路上接保险推销员的电话接了半小时,四五岁的孩子先提醒、再央求、后生气、到大哭,还是对方听到哭声主动挂的电话——我需要好好给孩子做一个饶恕。还有持续不断的存款与倾听——表示我看到你了、你是可爱的、你是有用的、你很重要!
另外,我似乎找到了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孩子几乎天天抱怨学校的作业布置太多,但是他同时还在课堂上努力学习着、作业也99%地按时完成 。我一直因为找不到原因而觉得头疼。但是从上周“青春无悔写“作文””的事件中,孩子给了我答案:被强迫的感觉(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
课程将近尾声,老师让在场的家长和孩子都写“假设你是爸爸,你想写给你的孩子什么话?希望ta怎么做?你对他的祝福是什么?”,本来情绪好好的他突然对我横眉冷对,并说“以后再有什么课你自己上!”我感觉摸不着头脑、生气:前面的一天半都还上得很高兴的呀!。三天后和解,他告诉我:“当老师让写“作文”的时候,我想到你说是来玩游戏,其实是狠心把我骗来、强迫让写作文……”他说着,掉泪了:“我平时在学校压力那么大……”。我震惊了,原来他那么敏感,把写感悟当成了写作文——死任务:必须、按要求、完成!孩子平时说了多少遍了,我还是不能同理心地理解、感同身受!当下认真地做了简单的共情、解释,更重要的是这两天我用服务的行动做的存款,最后,他说:“以后你有什么课还推荐给我吧,我还去”非常感恩!我的孩子!
被强迫,这也是我在他小时候的作风种下的情绪按钮吧?那时候的我,只活在忙碌和麻木的“坚强”中,根本不懂照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总是说一不能二。我能想起来的种锚事件,是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送他上学,离学校门口还有三四百米,三岁多的他几次三番从骑行缓慢的电动车踏板上跳下来,哭着变着法儿地央求着“不去幼儿园”,(含着泪说不想去,我讲道理;说要买东西,我买后继续走;说要吃包子,吃了之后还是“不能不去学校”)他是软磨硬泡,我是软硬兼施,最后还是送去了(所幸的是我后来意识到了学校有问题,想尽办法换了个幼儿园,孩子就再没说过不想去幼儿园)……这是我能想起来的事件。做“爱就是彼此珍惜”疏导时,还要先看孩子自己能想起来什么事件。
黄博士说: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冲突,其实不是眼前的事件的原因,而是在打过去没有经过处理的事件的糊涂仗。是啊!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怎么还是没有早点想到去找情绪按钮呢!
庆幸终于找到了!感谢高老师!感谢孩子的爱和信任(主动向我袒露心声)!
“爱的行动,是六大工具的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