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摆架子更有亲和力 | 不摆架子更有亲和力 | 不摆架子更有亲和力 |
---|
南怀瑾平时跟人谈话,并不是摆出老师的样子,耳提面命。他往往无所不谈,既亲切又随和。有什么好的心得、好的见闻,他愿意随时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有一次,他看了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的《狄公全传》,觉得好,就向在座的人热情推荐说:“这书写得好,值得一看。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南怀瑾从不像某些名家那样,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他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作朋友平等对待,那种亲切随和在一言一行中慢慢渗透到他人心里,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南怀瑾认为,“友道相处”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因此没有必要因为地位、权势、名气、财富的悬殊而在人前摆架子,而应当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朋友那样对待,平等、关心、随和、亲切、谦让等。
高山离人们越近越显得雄峻,真正的大人物并没有这个近距离效应。之所以称作大人物,不是因为他的权力、地位、财富和虚名,而是因为他的品德和贡献。
季羡林在功成名就后,虽身居高位,身兼数职,社会活动也日渐频繁,但他没把自己排除在普通人之外,仍怀谦卑之心,平易近人,不摆架子。
季羡林有位邻居,他第一次见季羡林的时候,季羡林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我们做了邻居了。”这让邻居有些受宠若惊。
许多年轻的朋友会到季羡林家中拜访。面对这些晚辈,不管多忙,季羡林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与他们吃茶聊天,合影留念。客人走时,他还会执意将其送到门外。
有些人在地位和权势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颐指气使,以为自己很有能耐,高高在上。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浅薄、庸俗的表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都要懂得尊重别人。“平易近人者,人皆近之”,对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来说,放下身段和大家平和相处,非但不会有失身份,反而更能受到大家的尊重。
一个人的名誉,需要不断用自己高尚的情操、优雅的行为、谦逊的态度来维护。名就和生命一样,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无论何时,平易近人的态度,不以强凌弱的美德,都会让人发自内心地尊敬。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担任永宁主簿,对爱摆谱的知县颇有微词。
有一次,司马池去见知县,说要研究某项公事。知县又摆起了谱,故意端坐案台目视前方不予理睬,那傲慢的架势好像是在审犯人。司马池却不买账,走上前去硬将知县的身体扳转过来,迫使他恭敬有礼地与自己对坐论事。
知县的安全空间被破坏,架子空了,立马泄气,场面变得十分尴尬。
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兴百万之师来讨伐东吴。孙权听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是谁?马良说是东吴一位书生,年轻有为,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劝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可轻敌。刘备却嗤笑道:“朕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用兵打仗之道,重要的是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与年龄无关。刘备自称“朕用兵老矣”,夸口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谋略周全,这是不切实际的狂言。他嘲讽陆逊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看不起陆逊,这是轻敌的思想,未战先败了一阵。后来,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八百里,令刘备吃了大败仗。
《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怀着谦卑的心,才能更接地气,平易近人,保持生命的丰盈和生活的超然。在琐碎的生活的转角,在平淡真实的生命的港湾,放下姿态反而更能震撼心灵,感动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