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

作者: 马子良502 | 来源:发表于2024-01-13 21:33 被阅读0次

切磋琢磨,本是古代把骨头、象牙、玉器、石头加工成器物的不同叫法,加工骨头叫切,加工象牙叫磋,加工玉器叫琢,加工石头叫磨。后用切磋琢磨来比喻互相商量研讨,取长补短。在学习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常用这个成语。

我们学习朱自清《背影》里的那段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

“我看见他带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生之间对这段精彩的描写,切磋琢磨,新的发现,在探讨中不断明晰,融在父亲背影里的情感,越来越深重。

父亲的衣服,是深色的,却要细致地写“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里是有父亲送“我”时不平常的处境,强烈地印在朱自清的记忆深处了。“祖母死了”,父亲重孝在身,他在悲痛中;“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一个在当时社会中的有职务的人,突然没有了工作,那压抑和伤怀给父亲精神上很大打击。他的世界里,是灰暗,黑色,沉痛的情感调子。

A的发言,我们都很认同。

父亲身体胖,行走不方便,还要走过铁道,爬上那边的月台。不再年轻,穿着马褂棉袍,都给父亲增加了去那边月台的难度,可是父亲还是坚持自己去买橘子。年轻的朱自清,透过车窗,目光一直注视着父亲。“蹒跚地走到”,“慢慢探身”,“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微倾”,父亲一系列的动作,没有一个细节,不映在朱自清的眼睛里,没有一处艰难,不振动朱自清的心。那之前,朱自清和他父亲是有矛盾的,他和父亲的关系闹得很僵。

B说的这些,更引发我们思考:父母不计较子女的偏颇认识和不理解长辈的难处。

父亲买来橘子,“一股脑”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父亲那时是“借钱办了丧事”,“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就是说朱自清的家里,那时很艰难,没有钱。父亲穿的是“布”衣服,朱自清去北京大学上学,父亲给他做了紫毛的皮大衣。中国传统的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不是用语言,是用行动。

C的分析,把父亲对儿子的感情,具体明确地指了出来。那是唯恐照顾不周啊!

朱自清的《背影》,写出来了一个儿子对父亲,慢慢地理解,慢慢地释怀,慢慢地体会,慢慢地爱。朱自清难过地,感动地,依依惜别地,深沉思念地,流下一次又一次的眼泪,都是父亲的背影震撼了他的心!

D的总结,给我们这次探讨细节描写,增加了情感的灵魂。

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一起切磋琢磨,相互探讨,思路更清晰,学习也更深入。

让我们学而思,学以致用,不辜负美文的引领。

相关文章

  • 切磋琢磨

    《大学》共修营第九节.切磋琢磨 感悟: 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是学习态度。 每个人都想内...

  • 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经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在道德学问等方面相互研讨勉励反复研讨、商量。 为什么要用切磋琢磨呢?原来在古代切、磋...

  • 切磋琢磨,痴在其中

    之前我一直用“越努力越幸运”鼓励自己,因为我从不奢望不付出,机会便可垂青。努力,沉淀的是时光磨砺出的锋芒。 工作初...

  • 师德修养的切磋琢磨

    对于教师来说,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宏阔的课程视野至关重要,但高尚的师德修养更为重要。 而师德修...

  • 2018/08/30

    --294天 销售技巧、话术、领悟客户需要、解决痛点… 不断的内部切磋琢磨,不断与客户沟通交流,没有固定模式 ...

  • 内观的觉知

    《鲍鹏山 论语智慧 第11课 切磋琢磨》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

  • 《学记》中的“摩”

    "摩"就是"相观而善"的原则。《学记》强调师友之间的切磋琢磨,互相取长补短,在集体的研讨、争鸣、竞争中借助...

  • 《大学》君子的修炼,切磋琢磨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兮!” “如切如磋...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有佳句:“瞻彼淇奥(yù),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琢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

  • 新经典大讲堂 第一天

    李秀伟主持。 李振村做主旨报告。 核心观点:为了跟随你的孩子,切磋琢磨。 人类是怎样学习语言的。中国母语专家: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磋琢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xq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