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广为人知,教科书上提到他也是因为他两次出使,打通了中国同西亚乃至欧洲的通商关系,使中国的丝绸能够经过河西走廊一直流通到伊朗,再从伊朗转运到西亚和欧洲。
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不但使中国的影响力可以远至外邦,而且起到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意义。
可是,历史如此来定义张骞的伟大功绩其实真的是很不着调,因为张骞的出使目的根本没有达成。
张骞本来出使的目的地是月氏,为的是联合月氏两面夹击匈奴,因为当时汉朝边境地区受到匈奴的骚扰苦不堪言。
可是张骞两次出使虽然打通了丝绸之路却没有完成邀请月氏合击匈奴的任务。
第一次出使,张骞带了100多人,刚出陇西就遭遇到匈奴骑兵,一行人被俘虏到单于的帐下。单于听了张骞的出使目的自然不会放过他,哪有让汉人横穿自己的地盘儿去找被自己打败的月氏的道理?
结果,张骞就被匈奴关了起来,一关就是十年。
等到张骞好不容易从匈奴逃出去,途径大宛千辛万苦赶到月氏,人家早就换了国王,即没有攻打匈奴的意思还嫌离着大汉太过遥远,根本就不打算和大汉往来。
张骞只好无功而返。
第二次,汉武帝依然派张骞去邀请月氏夹击匈奴,再次遭到了月氏的拒绝。
最终,张骞两次出使根本没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知道作为外交使节你的任务就是不辱使命与外邦达成某种协议。
可是张骞完全没有做到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
这样一个没完成任务的人居然也可以青史留名?
当然,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只能说张骞是歪打正着罢了。
比如,二战时英国派外交使节去请求美国参战,结果没说动美国,却发现了新的贸易市场,这有用吗?没准英国早就被灭了。
如果匈奴得到机会发展壮大,没准大汗也要退避三舍。
除此之外,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张骞出使的意义,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意义。
因为月氏根本无力攻打匈奴。
所谓风水轮流转,历史也不过是个大磨盘。
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月氏的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曾经与蒙古高原的东胡从两面夹击匈奴。迫使匈奴头曼单于不得不送子作为人质去月氏。此后月氏还攻下了乌孙国。
可是,后来这位被当作人质的匈奴王子逃了出来,不但跑回了匈奴还继承了单于王位,这就是后来一统北方草原建立强大匈奴帝国的冒顿单于。
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2年,冒顿进攻月氏,大败月氏。
公元前174年,冒顿再次击败月氏,这次他击杀了月氏王报了此前做人质的仇,而且将月氏王的头骨制成了盛水的器具。
月氏被迫西迁,正是这时候汉武帝认为月氏会去找匈奴报仇,所以才派张骞出使西域。
可惜,汉武帝完全判断错误。
当时的月氏和匈奴早已经发生了形势的逆转,月氏西迁只能欺负欺负大夏,跑到中亚一带去称王,却再也没有实力对抗强大的匈奴。
风水早已转过了。
所以,从一开始汉武帝就错判了月氏与匈奴的形势对比,即使联合一众弱小也不可能对抗一个强大的匈奴,只有在月氏势强的时候联合夹击,给匈奴致命一击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的所以,从出使这个任务的发出者汉武帝来讲,张骞根本就是接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不是张骞顺带手的对汉武帝报告与西域诸国通商的可能性,估计历史上也就没有他的美名流传下来了。
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