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者的窘境》
作者:[美] 克莱顿 · 克里斯坦森
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它们的宽度是4.85英尺。那么,它们为什么是4.85而不是5.0或者4.5呢?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
那为什么铁轨的宽度是4.85英尺宽呢?原来,早期的美国铁路是英国人修造的,而这些英国工程师原来是建造电车的,而电车的轮距宽度就是4.85英尺。那电车的轮距宽度为什么按4.85英尺这个标准呢?原来,最开始时,做电车的人是做马车的。那做马车的人为何以4.85英尺为马车的轮距呢?因为那时的马车由两匹马拉动,而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就是4.85英尺。
看看,路径依赖原理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
路径依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戴维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就会沿着该路径一直发展下去,并锁定在该路径上,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路径依赖这种现象最早来源于生物学。生物学家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和物种进化等级次序时发现: 物种进化一方面决定于基因的随机突变和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
所以, 物种进化时, 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基因等级序列控制机制, 使物种进化产生各式各样的路径, 并且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生物学家康诺德瓦丁唐首先用 ( 即必然的、命中注定的、自动跟随的路径) 来表示这种现象。
后来,古尔德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 进一步提出了生物演进路径的机制, 并明确了生物学路径依赖的概念。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斯,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斯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依赖程度分为三类
低度路径依赖--中度路径依赖--高度路径依赖,而依赖程度越高,锁定性也越强,就越不容易跳出来。
积极的路径依赖:好的路径会对组织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所谓的飞轮效应,组织发展从此进入良性循环。例如美国NASA的火箭技术非常先进,就会建立技术路径,强者恒强,其它国家如果想追赶上将非常难。不仅是火箭技术,包括汽车、飞机、高科技技术都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效应。同理国家制度的变迁也符合路径依赖,一开始就选择了好的经济制度,进入路径自增强,产生飞轮效应,进而国家越来越强大,反之则经济崩溃,国家衰败。
消极的路径依赖: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泥沼效应,使企业发展从此进入恶性循环。
1、个人发展的路径依赖
面临职业选择,是找收入多的工作还是找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一旦做出择业选择,就很可能将自身的精力、资源、时间、甚至金钱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当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濒临淘汰的行业,如果退出,前期巨大的投入会变得一文不值。
在经济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沉没成本”,所以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若半路转行,必须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而且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对于个人而言,要想摆脱路径依赖,要时刻警醒自己我的工作会不会淘汰?我的工作会不会被机器人替代?我的工作会不会被更有竞争力的年轻人替代?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时刻准备着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2、技术演变的路径依赖
技术的演变遵循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特征,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 系统便陷入锁定状态, 即出现报酬递增、正反馈、自增强现象。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常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利用巨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利用学习效应、协调效应、网络效应,越来越流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相反,当有更为优良的技术出现时,很难割舍原有技术带来的丰厚利润,最终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被竞争对手超越。
3、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制度变迁分析框架中,开拓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结果在痛苦的深渊中越陷越深,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
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想脱身而出就变得十分困难,除非依靠政府或其他强大的外力推动。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的形成不仅仅是历史偶然事件引起的,更多是由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以及制度转换成本太高引起的,受到经济、政治、文化遗产的多重制约,制度变迁比技术变迁更复杂。决策者有时候并不知道哪种制度是最优的,即使知道哪种制度最优,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施最优的制度。
路径依赖形成原因
1、历史选择:偶然的历史事件决定了制度变迁走上那一条路径,一旦进入发展过程,影响不断放大。最著名的例子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是由两匹马的屁股决定的。
2、转换成本:转换成本实际上是获取、学习和使用一种新技术的机会成本。
3、网络规模效应:在网络效应市场,消费者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关系,一个消费者的收益要受到其它消费者选择的影响。随着一种产品用户数量的增加,该产品变得更有价值,就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这种产品,当达到一定的网络规模,也就是所谓的临界点。就会变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导致赢者通吃的结果。
4、思维固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由于认知的局限性, 人在面临复杂决策的时候, 思维模式会选择性地对信息加以解释,思维模式和认知具有黏滞性, 即在过去场景中用来解释和做出反应的思维模式, 在面对新环境时也会有被拿出来重复使用。固化的思维模式将人们的视线只集中于所能看到的,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思维固化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了解信息的成本过高而导致人具有认知的惰性, 从而产生认知凝滞; 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在复杂环境下过去成功的经验造成了的盲目自信, 最后产生了思维固化。当思维固化达到一定的阈值, 就可能用旧地图去在新的领域航海,最终, 在凝滞的思维模式指导下走向失败。比如有些人特别爱学习,学习互联网思维、AI思维、模型思维,跨界思维,都是为了拓展认知边界,避免思维固化。
5、进化短视: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只看眼前不顾未来。
如何突破路径依赖
1、新:革新理念,居安思危。
2、舍:敢于放弃,沉没成本
3、创:创新开拓,另辟蹊径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经济学界,影响颇大。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创新,如果停止了创新,你还能够活着,是因为前面创新的惯性所致,当企业家停止了创新,就不能称之为企业家。所以只有创新才有可能突破路径依赖,找到长足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