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船长 (日更第51天)
20:14
今天已经持续日更51天了,其中文字超过2000字的文章有45篇。
很多朋友会问到,什么是禅写?今天就简单分享一下相关概念,我做了思维导图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8056/59cc25b62e95f9e0.png)
从4月29日开始,我已经开始撰写我的第一本电子书《禅写》的目录大纲了,经过连续几天的修订,整个禅写的理论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每天也持续做做一些思维导图和模型图。关注我的朋友也知道,我持续51天,其实都是围绕“禅写”这个主题去写的,我为什么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聚焦一个领域,聚焦一个主题?其实我一开始已经想好了我为何而写的问题,也就是我写作的初心问题。
我写作的宗旨有一个,那就是:
开心禅写,开悟人生。
这个源于我皈依的师父,他给我的启发非常大,他反复跟我们强调:“要开悟,先开心。”
因此,我想到了一个符合我的方式,这个方式也许是可以一辈子都去做的,那就是写作。我在写作前面,加了一个“禅”字,因为禅代表禅定,代表“内不着相、外不攀缘”。也就是说,在写作这件事上面,也需要一样去训练自己做到如禅定般,喜悦地写在当下,不着相,不攀缘,进而,不断地觉悟人生,最高的目的是达到开悟的状态。
开悟的标准是很高的,也正因为它极高,所以就可以成为写作所追求的最高宗旨,就类似一个终极的目标一样,我们可以向往着这个目标,并且可以一辈子不动摇。
开心禅写,其实很容易达到的,只要进入专注状态,心流体验就自然出来。当然,这需要一些理论方法作为指导,需要一个体系做为指导。所以我写《禅写》这本电子书,首先是为我自己而写的,我需要给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写作体系,一个有利于人生修行的写作体系。其次,体系完成之后,我还可以分享出去,对有缘之人也有同样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今天,先展开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要持续聚焦一个领域 or 一个主题 ?
01
写作的初心是获得快乐与觉悟,你唯有聚焦才可以获得。
关于禅写的“一个定位”:
禅写的一个定位:一段时间,专注一个领域、一个主题、一种文体。
刚才也说了,禅写的“禅”就有代表专注禅定的意思。我平时打坐训练,首先会定时的。例如定时30分钟、40分钟或者1个小时。所以首先要限时。其实我在坐禅的时候,就发现,如果设定时间,和不设定时间,有很大的区别的。特别对于新手而言,设定时间,仿佛我们的心也因此定下来了,就可以安心去坐禅,直到时间到了为止。在家坐禅是调定时闹钟。如果是禅修中心,一般是以一炷香时间为限,到了就有专门人提醒大家下坐。
禅写也是如此。我们每次禅写,都必须要限时。你看我的每一篇禅写文章,都会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其实是写之前,就已经写上去了。时间一到,就结束了。偶尔会有超时的时候。但是无论如何,一到需要有时间限制。我感觉这是一种很好的仪式,让我们能够完全放下其它干扰,在时间的范围内,专注去完成我们禅写。
我自己把这种限时的模式,称之为“时间抽屉”。有开始,有结束,预先设定完整的时间段,这就是时间抽屉。
专注写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需要约1个小时长的“时间抽屉”;
专注写一个主题建立体系需要约30-10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抽屉”;
专注一个领域深耕约需要1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抽屉”。
我们每一天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变数也非常大的,从整个人生去看,其实人生也是无常的。要对抗这种无常,各种变化,我们更需要训练自己专注的能力,训练自己的定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会像无根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当我们专注的时候,我们也是实实在在可以体验得到当下的开心喜悦的心理感觉的。据说,无论我们专注于任何事情,只要超过15分钟,就会获得心流的体验,一种内在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与外在的物质财富没有任何关联。这个在西方的心理学中,已经得到实验的验证。因此也有类似《心流》这样热门的书籍,专门介绍了这种心理现象,也让我们对于获得幸福,有了科学实验验证过的依据。
02
时间是微积分,连续大片的专注时间,价值才会指数级倍增。
台湾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曾经说过:
“永恒极是由无穷多数、无穷小刹那相加而成。”
“人的一生就是所有无穷微小时间之和。”
“ 无穷小刹那就是微分,而将这些无穷小刹那相加,就是积分——无论我们的一生有多长,它的总长度就是这些无穷小刹那相加的总和。 ”
梁冬师从蔡志忠,也在他的文章中对“时间是微积分”这个观点解析道:
“时间是个微积分的过程。如果一个小时值10元的话,分成两个半个小时可能不值5元,4个15分钟连1元都不值,反过来看,连贯的10个小时已经价值到几千万了。他的这个时间累计关系,其实是有指数级增长的价值倍增效应”。
确实是如此。
但是现在是信息大爆炸时代,而且还是碎片化的时代,现代人,放佛都很喜欢想尽办法去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殊不知碎片化时间再多,也不如专注成片的时间效果大。
信息碎片化,所产生的问题是,人的专注力变得越来越差了,能持续专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天天在学习,却发现更加焦虑,因为知识无法化为己用,甚至产生了更多的迷茫,只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见什么学什么,到处去寻找答案。
而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心里。只是,你需要静心的方式,向内求,佛说“戒定慧”,静定则生慧。所有的智慧,都是从定中获取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靠专注,靠聚焦一件事。
所以,持续聚集一个主题,才能让我们深入其中获取更大的智慧;持续聚焦一共领域,才能让我们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者。唯有持续的聚焦,才能让我们个人价值得到指数级的倍增,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03
你需要培养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打造你自己知识的体系,建立你知识的CBD。
深度思考,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我们每天至少要留给自己一两个小时完全专注的时间。我建议要利用好清晨的黄金时间去专注写作。以写作带动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建一座楼房一样,并非一早一夕就能建成的。要建立成一座具有极大价值的CBD,那更需要花费更长的功夫和时间。
持续聚焦一共主题去写作,我自己深有体会,就是和走高速有很类似的地方,你走一段路,你才发现新的路标,它指向很长的一段路。然后再继续走,再发现了新的路标,又帮你指向下一段路。到达目的地的整过过程,你是不断会发现新的路标指示牌的。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也是,我们会不断发现新的指引,不断沿着哪一条路径继续前行,深入学习与思考。最终,才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地。这个时候,我们的历程才算完整,才能建立起属于我们的“导航图”也就是我们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持续聚焦一个领域,才能真正建立起我们知识CBD,才能最终创造更大的价值。
04
持续长时间的专注一个领域或一个主题,可以提升我们的时间格局。
什么是时间的格局,我觉得庄子的比喻就能把这个概念说得很明白。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你无法跟朝菌去解释一天的时间概念,你也无法跟夏虫去解释一年的时间概念。这是他们寿命的局限。在《庄子》的名篇《秋水》中,庄子里面所讲的——“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孔子的故事里面,也有一个三季人的故事。你无法跟一个三季人,去解析什么是四季,什么是冬天。
这些比喻,可以形象地讲述时间格局的区别。同作为人类,大家的寿命去差不多的,但是我们的时间格局观却相差甚远。有的人的眼光,不过是一天,得过且过。也有的人眼光,不过一个月。但有的人的眼光,却有一年,十年,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是时间格局的区别。
我之前还经常举了管仲的一句话去说明时间格局的重要性:
“一年之计,在于树谷;十年之计,在于树木;百年之计,在于树人。”
如果说,做一件事情,例如写作件事情,你时间格局是1个月,和时间格局是一年,甚至10年,所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世界上做成功任何一件事情,恰恰是需要逐步的积累才能成长,和种一棵树完全一样!我们却总想着要那个结果,而不想经历中间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在持续长时间的专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也同时会提升自己的时间格局。其实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具有时间格局的人并不多,能够长期坚持的人并不多。你要成为那个坚持小步快跑的人,日积月累,当你回头的时候,你会被自己所走过的路所感动,你自己走的每一步都会算数,那个累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04
持续的聚焦,不仅会让我们更加深入认识了世界,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己。
我们通过禅写,可以倒逼让我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认识了解更多外部的世界。但是最终我们会发现,其实整个过程中,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的,反而是我们自己。外部的世界不过是内在的投影而已。你写的是世界,反映的其实是自己。许多作家,越写,就越真实,越真诚,也越注重这一点。所以禅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通过写作这个方式,一次又一次的站在这个镜子的面前,让内心如实反映出来,形成文字,这一切,都将是自我了解的真实素材。
...好了,时间有限,今天的分享先到此结束吧,我们明天继续!
谢谢你的关注!感恩一切觉正净与真善美!
21:5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