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扬 2455 30 收藏2021-06-10
我认为人性趋道,这个趋向的道即人类社会之道!从社会的角度善与恶是相对于此道而言,此道的方向有内求与外求之说,内求是从自已找原因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外求是从外部找原因改造环境以控制环境,人性的发展是两者在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发展的。
今日在网上看到一位心理学者说:“见不得人好,这是一个‘人性'当中最成功的地方",其实他没有深刻认识到“见不得人好”也有相对性。“见不得人好”中的“人”在日常用语中一般是指对“他人”,故 “见不得人好”是人性中个人(自我)在社会竟争中出现的“嫉妒”心的体现,当个人自我感觉比不上他人而自己在利益竞争中失利时,个人就会不自觉的产生这种心态,这就是说个人自我在竞争中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善”。
有弟子向王阳明请教善恶。王阳明道:“善恶只是一物。”弟子大惑不解,问王阳明:“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王阳明回答:“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所以,善恶只是一物。”王阳明的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他认识了事物相对于人(主观上主我)的善恶(或说有没有使用价值)的相对性,但他好像没有认识到客我(或社会与世界中具有我的)相对性。
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种包括有零和博奕与正和博奕两种状态存在,这时“见不得人好“的主体为主我,而对象则是“他人"了,这正如萨特在《禁闭》所说的“他人即地狱“,但以自我为主体的“善“并非社会之道,因此,追求零和甚至是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并不是我们这里所应提倡的人道,而因此产生的“嫉妒心"也是与我们追求的“正和博弈”相违背的,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知善知恶”的“良知”。
当然,有“嫉妒"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知耻而后己化悲愤为力量,从而努力奋斗提高自身的德行或综合实力使自已在竞争中取得对竞争对手的追赶和超越。
这时把超越的对象从他人中转移到自已!故常言道:“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这个正是人性趋于道的内求法,也是“自省法”,一日三省吾身,分折自已在环境中的竟争中为何失利,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扬长避短,“潜龙勿用”等待时机以使有朝一日“飞龙在天”,“见不得人好”也是竞争中自已怕落后被淘汰而产生危机感的体现,这种体现不仅仅是在个体与个体的竞争中,还体现在群与群的竞争中。
从国际上近年来中美的对抗中来看,美国对中国靠经济和平发展的复兴和再次崛起也抱着这种“见不得人好”的妒忌心态,但他们不是通过内求反省的态度来与中国良性竞争,反而是以打压抹黑阻击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的方式,这与他们长久以来处尊养优居的习惯不没关系,自已钱不够就印钱和霸权收割制裁他国实现其维持自身的强大,但这种“强大”却是以转寄自身高成本的耗费和凌驾在其它民族头上以收保护费来实现的,不仅仅是在专利技术上的封锁还是军事上的打击都是如此,甚至是明目涨胆的在金融上也推行其货币的霸权主义,每次都能得到甜头,久之,当然不愿有其它国家能追赶和超越他们了,因为可能意味着他们不再可能依。
就这个方面来看抱着这种“见不得人好”的妒忌心态不是符合人性在外求中趋于道的发展需求,即在人类社会发展上体现为整体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只有兼顾相对公平性的良性竞争的正和博弈才能避免我赢你输或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甚至是双方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的困境中走出来,也才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否则,就是相反在阻碍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如果美国不能及时纠正从美国优先这种“自己独好而见不得别人好"的“人性恶"中走出来回归人道,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之不幸,中华民族己从二百年来相对低谷正在走出来,但目前才刚开始离飞龙见天还远。
由此可见,近年来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追赶并在某些方面有超越他们时,欧美等国联合起来通过打击和抹黑等恶性竞争的手段来阻碍他国的发展,而没有与之和谐共谋合作双赢的态度实际上正是违背了人性趋于道的“人性恶”的体现,这是属于“见不得人好",当在进入负和博弈状态时这个“人"从“他人"甚至是也包括自身这个“人”了,这时“人"就成了“大家"或整体。
可见,从整体的角度,“见不得人好"之“人”相对于整体的“人道”,这也有善恶之相对性。
整体的“善”其本质就是“仁义",在良性竞争中合作共赢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做到以“社会”为整体,以“仁义”为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恶”的本质则是与“仁义"相反,是违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之道的,尽管可能也有联合,就像当时八国联军,但他们各怀鬼胎相互算计,不在良性竞争中合作共赢和谐发展,而是像马克思所批判的是以对他人他国的赤裸裸的资本掠夺中带着血腥的过程,这正是人性追求资本增值时的“恶”的体现而略了“善”!
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的崛起正是在抵制这种人性追求“资本恶”的过程中对原先的“资本"进行了重新洗牌,正是对“资本善”的重新认识(本人多年前写过《重新认识“资本”》一文),虽然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走了弯路,但又在进入了改革开放之后大发展从而发展了人性追求“资本善”的一面,所以,我们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旗织时必须正确应用同时理解“资本善”的机制,使之引领人类社会趋向于“道”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要制止人性恶的方向使之按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道”进行,这才是“为善去恶"的格物,态度趋于道的选择性定向!
易道数学逻辑:
1(A-,B-)负和中主客皆恶,两败俱伤,
2(A+,B-)零和中恶主善客,独善其身
3(A-,B+)零和中恶客善主,舍身为人,
4(A+,B+)正和主客皆善,互利双赢。
在上面数学表达中A为主,B为客时。
在王阳明中把2的独善其身也视为“善”,这个是相对于主我A的“善”,如果反之在以相对于B为主我时,则A为客3(A-,B+)也就是“善”了,这就是王阳明的善恶相对性所体现的“善恶本是一物”了,其实,这个是主观性的小“善”,而没有明确主客一统之大“善",古人有“小人”与“大人(君子)”之分,小人为已,大人(君子)利于群(“我"在群中)。在上述易数逻辑中我是把“-”表示阴,“+”表示阳,故从1→4中,我们抛弃了负和博弈的1(-,-),在2(+,-)和3(-,+)零和博弈的层次立场上分析,正是北宋大文学字欧阳修诗中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在2中把(+,-)转化为4(+,+),让他人也得利与善,这是阳升进,为君子,在3中把(-,+)转化为(+,+),让自已也得利与善,这是阴消退,防小人,从2→4的变卦,为主动让利让自已也得善利的君子,从3→4为防小人以维持大局使自已与整体双赢的领袖,君子与领袖都是带领群体走向上善大利的变革强者。故才有后两句:“圣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之说,在易道中“南"为“阳"是光明的象征,“春"则为“繁荣昌盛荣”的局面,可见,欧阳修对易经的术数逻辑是有一定水功底的,我看过许多人因为没有了解深入对他的诗这个逻辑,所以都并没有正确翻译,而我通过这首诗的映射了解到作为文学家的欧阳修也是一名易学家和变革者。
《佛光菜根谭》也说:“君子从不伤害别人,小人从不谴责自己。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斯谓小人。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合。”这句话的意思是:“小人常常把自己的过失算到别人头上去,每次出了问题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君子常常把别人犯的错误当作自己的错误,每次出了问题的时候都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这正是没有做到道的内求法,在正确认识外部客观环境的基础上改变纠正自己偏离人道的方向与客(环境)达到新的平衡一统,佛学中称之为“吾执”,这不是识时务者,在人(主我)力不胜天而大势(环境)所趋时,就应放弃“吾执”而做一个“识时务”的俊杰!这也是符合《易经》的“变易之道”的,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唉!从而(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领袖)应该像天地一样,行动要像天一样,天(即宇宙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运行不息,让自已也与天一样并与之同步和谐相处中强大;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以增厚美德像大地一样吸收阳光滋润万物促进共同的繁荣生长,人是处于天地之间的,当与天地的相处都能做到了万物互联互利,心即宇宙的过程又进一步了,还担心人与人之间的内部问题没有办法处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