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月我一直陆陆续续在练车 从国内驾校陪练到国外朋友陪练 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打击式教育和鼓励式教育真的会给人完全不一样的心态
前者让你觉得 天哪无论你怎么做都不如别人
后者让你瞬间自信心爆棚 放手一试
其实 我的国内驾校教练已经是非常和善的老师了 毕竟之前在网上看过各种凶残教练的小段子 不得不说 驾校教练都非常擅长打击教育 类似“你这水平去哪国都考不到驾照”“你不能去市区因为你会阻碍交通” 等等等 脸皮稍薄一点的女生大概都要哭了吧 也许是我们从小就在打击式教育的环境下成长 所以会潜移默化地在面对别人的时候也会不经意地使用这种方式
来新西兰后关于要不要开车这件事 我的基友迈克尔胖每次都抱着保守的态度说 “你先不要开 先熟悉了环境再说” 等我大喇喇的买好车开始上路练的时候他又开始了典型的中国式教育 先把最严重的后果说出来警告你 如果不听后果自负“你这样开车出事了要被遣返的”“你这样乱开车洋人可以举报你你知道吗”
相反 从外国朋友那里听到的话全是鼓励“ 再多练几天就可以自己出门了” “下次就轮到你在路口骂别人了”每次听完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态后 感觉自己就是一棵小树苗 想伸长脖子往外看风景 可是碰见打击一秒让我畏首畏尾 躲进自己的安全地带 时不时飘来一些阳光雨露 又仿佛给了我尝试的动力 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好平衡 既不畏首畏尾 也不妄自菲薄 就是我要努力学习的方向
其实我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擅长“黑”别人的人 听起来毒舌冷幽默 却也常常保守甚至否定的态度面对他人 反思一下我几乎很少鼓励和赞许别人 能从我口里说出来的 轻描淡写的一个“不错啊” 那个人或者事情应该已经达到非常好的标准了 有时候明明在内心我们是赞扬和鼓励对方的 可是为什么却那么开不了口呢?
由练习开车而切身体会到的文化差异第一课 让我意识到自己也是打击教育的“受害者跟实施者” 对别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 也许就会让对方原本低落到谷底的心重新找到前进的动力 于人于己 都非常重要
后 记
这其实是我刚到奥克兰第一个月的记录 如今我的车技已经明显提高
但是全车360度无死角伤痕累累 保险也已经报了两次 一次是半夜撞到别人家的围栏 就差一脚油门出现在他家院子里的 所幸的是该印度房主并没有为难我 可能他家的位置 对这些无心破坏已经习以为常了吧 第二次是在学校停车场 赶着上课的我非常焦急的刮了一台车的屁股 那台车看起来非常新 庆幸只是普通学生可以负担的车 我匆匆在对方挡风玻璃上留了张字条就走了 坐等对方保险公司跟我联络
在频繁与保险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 我发现中文客服里相比 隔着电话都能感觉到的大陆客服的臭脸 台湾人的服务真是一级棒
当然保险公司处理保单的速度也是树獭级别的 一个月都快过去了 车到现在还没轮上进修车厂 更别提修好要多久了 每天开着伤痕累累的车上路 无形中给其他司机带来了一种“请远离我”的震慑作用 甚好
虽然小事故不断 但我仍坚信没有尝试就永远无法进步 畏缩从来不是我的风格 即使它被刮成花脸 也依然不能阻挡它载着我 每天游荡在这个美妙的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