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书,常有员外之人物,不明白其到底是官员还是有钱人。
查阅资料得知,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一,历史沿革
员外官,在三国以前没有这个官名。
1,首设。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
2,沿用。隋开皇六年(568),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
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清代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
3,级别。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4,出現乱象。员外”的本意就是朝廷正式编制人员之外。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取士。虽然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录取人数也非常少。除了科举,唐朝还允许推举为官,但是正式编制内的政府官员,其淘汰速度是非常慢的。
这就导致想做官却又暂时做不了官的人,便成为了候补官员,和“正员官”相对,称之为“员外官”。唐朝时的“员外官”问题比较突出。
唐肃宗就曾亲自下敕令解决这一问题:“今员外之官,所在甚众,既不厘务,空效驱驰。将适乡闾,复拒职守。念其旅寓,良可优矜。应州县见任员外郎官,并任其所适,计考秩满后,各与成资,仍于本色内减一两选,与留。其先缘罪累者,不在此限。如员外官中,材识干济,曾经任使州县所资者,亦任量留。每上州不得过五人,中州不得过四人,下州不得过三人。上县已上不得过一人。”
唐朝的“员外官”问题为什么这么突出呢,其真实原因比较复杂。唐朝各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唐朝政府为了笼络人心,有很多“员外官”都是少数民族的封官。此外,朝廷被贬的官员,也被称作“员外官”。
《资治通鉴》就记载:“神功元年(697年),李峤知天官选事,始置员外官数千人”“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大置员外官,自京司及诸州凡二千余人。”《唐要》记载:“员外及检校试官斜封官,皆神龙以后有之。”也就是说,武则天时期,“员外官”问题就比较突出来了。
二,捐买变质
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有钱可以买官,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员外就此变质。
三,进入明清小说
《水浒传》中,卢俊义的本来身份是名员外,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救下的金翠莲,最后嫁给的也是员外。《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快要达到西天时,遇到善人寇洪,发誓要斋僧万人,他的身份也是员外。
明末的《龙阳逸史》也有:“说的是庐陵地方,有个员外,姓钱名坤。这个员外不是吏户礼兵刑大部中的员外,只为有了两分钱钞,人上过誉他的美名”。
下面这些作品中,都有员外称呼。
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水浒传》
不多时郭彰带到,伴当对他,指着白玉堂道:“这是我家五员外。”——《三侠五义》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个开线铺的员外 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
清 《三侠五义》第五十四回:白玉堂却笑着道:“那老儿不要害怕。我非山贼盗寇,不是甚么大寨主。”伴当在旁道:“你称呼 员外。”郭老道:“员外在上,听老儿诉禀。”便将带领女儿上瓜州投亲,被胡烈截住为给 员 外提亲,因未允,将小老儿囚禁在山洞之内,细细说了一遍。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五:“他颇有点员外的风度,招待起朋友来倒还洒脱得很。”参见“ 员外郎 ”。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说明明清时候的民间,存在着大量的“员外”,所以才被很多文艺创作者写进了书里。
明清时候,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那么,民间的有钱人,相对于其他朝代也增多。这些商人,拥有了财富之后,迫切想要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于是就通过花钱买官来实现。
随着民间买官人数的增多,民间的“员外”也就多了起来。但是,一样东西一旦没有了稀缺性,它的地位也就随之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时期的员外越来越多,但是其政治属性越来越弱的原因。
四,题外现象
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色重复的问题,因为福星的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