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中的心理隐喻

作者: 小小幽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17:03 被阅读18次

    《湮灭》这部电影改编自杰夫·范德米尔所著《遗落的南境》系列第一部,三部曲包括《湮灭》《当权者》《接纳》,围绕解密神秘X区域而展开。这部小说原本被认为无法改编成电影,用一句话来形容原著就是作者在试图描述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存在。和原著相比,这部电影改动很大,导演自己也承认并未真正看完原著(原著党吐槽得很厉害)。

    没想到这部R级电影居然能公映(虽然有删减),我看了预告片,感觉挺恐怖的,影评也两级分化。犹豫再三,我还是去大屏幕看了。

    《湮灭》一方面有着科幻天马行空、恢弘壮阔的想象,一方面有着暗黑血腥、细思极恐的惊悚。故事通过三条时间线交错讲述:审讯莉娜的询问线、莉娜和丈夫凯恩的回忆线、特遣队进入“闪光”的调查线。我没吓着,看完的感受是:很科幻、不烧脑;有惊悚、不恐怖。里面的情节挥之不去,引发连串思考,这不是一部心理寓言么?

    观影体验本来就是私人感受,就让我用放飞的角度,一吐为快。

    人类有自我湮灭的趋向

    女主角生物学家莉娜说:“如果你拿一个细胞,想办法规避海佛烈克极限,你就可以避免衰老,意思就是说这个细胞不会变老,它会永生,一直分裂,不会死亡。”

    人类细胞有极限,但外星物种解决了这个难题。“闪光”区域突破了物理学和生物学壁垒,DNA任性组合,所有物体和生命体都呈现无限可能的形态。生命不再遵循生老病死的周期规律;基因也不再自私,以包容的态度不断融合。

    外星物种的入侵导致地球物种变异、解构、重生,从物理角度看,外星入侵对物种是湮灭性的;从人性角度看,人类何尝不是湮灭性的?正如心理博士文崔斯所说:“那么我作为心理学家觉得你把自杀和自我毁灭搞混了,极少人会去自杀,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从某些方面看,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喝酒,我们抽烟,我们毁掉好工作或美满的婚姻,这些不是决定,它们是冲动。我们身上有自我毁灭的基因吗?每个细胞都有吗?”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以享乐为由进行自我毁灭,毁掉自己的生活、事业与婚姻……直至自我湮灭。

    黑暗无垠的心灵森林

    三年前陨石(或者是不明物体)撞击黑水国家公园的灯塔,形成“X区域”,他们称之为“闪光”。“闪光”既像地上的浮油,又像彩色泡泡包围着的奇幻世界,如梦如幻如泡影。 三年来,“闪光”的边界不断扩张、蚕食周边环境,南境局撤离了当地居民,并先后派遣11支特遣队进入侦查,除了莉娜的丈夫凯恩,无人生还;而派去的无人机、小动物也是有去无回。“闪光”里面有什么,大家一无所知。

    一年前,莉娜的丈夫凯恩执行秘密任务,作为第11支进入“闪光”的特遣队成员之一前往侦查。一年后,他回来了,丧失记忆,不久就全身器官衰竭,濒临死亡。

    为了弄清“闪光”的真相,心理博士文崔斯带队,地理学家卡斯、物理学家乔希、医务人员安雅将组成第12支特遣队进入“闪光”侦查。看着奄奄一息的丈夫,莉娜决定加入,她要求文崔斯隐瞒凯恩是她丈夫的事实。

    这支全女性组成的特遣队看上去太儿戏了,她们装备简陋、准备不足,与之前凯恩加入的特种兵小队相去甚远。

    她们自愿前往神秘而未知的“闪光”,她们各怀心灵创伤,她们都处在精神或肉体湮灭的边缘,她们的行为如同献祭。

    队员们在“闪光”区域的各种离奇遭遇,多像我们跋涉心灵黑暗森林的彷徨无助。那里怪兽出没、求救无援。我们背负着伤痕和痛苦,和恐惧博弈,和焦虑对抗,和自己作战,和过去作战,看不到明天,不相信希望。

    物理学家卡斯女儿病逝,她的人生是破碎的。她笑着和莉娜说:“感觉同时死掉两个人,一个是我女儿,一个是我自己。”她让我想起“微笑抑郁症”(你们看到的微笑背后是无药可救的绝望)。她是最早遇难的,被熊袭击而亡。是她的潜意识引导自己以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

    医务人员安雅酗酒、躁狂,她的人生是失控的。当她看到卡斯被熊吃了之后,产生强烈的意识恐惧;当她发现莉娜的丈夫是凯恩时,她冲动把三人捆绑起来审问,还要杀掉莉娜。此时怪兽来袭,她被怪兽袭击而亡,她的失控终于导致自身的灭绝。

    物质学家乔希是同性恋,她有自残倾向,她的人生是伤痕累累的。进入“闪光”不久,她差点被鳄鱼拖走;但在三人被缚、怪兽出没的时候,她却奋起开枪击毙怪兽。她悟出在“闪光”区域,所有的物体都被折射了,不仅是通讯,还有所有物种的DNA。在折射中,所有物种发生了不同层次的变异,包括她们自己。她聪明、智慧、勇敢,可到了后来,她变成风中的一座植物人形。她的内心到底有多不接纳自己,宁可瑟缩逃避,宁可变成名副其实的“植物人”?

    领队心理博士文崔斯,脸上大写的“丧”,她没有朋友、没有家庭、身患绝症,她的人生是绝望的。她决心走到灯塔一探究竟,面对任何离奇遭遇她都不动声色。她如愿最先到达灯塔了,她却彻底湮灭了。或许她来“闪光”的目的是寻求解脱,因此她和外星基因融合,获得永生?

    女主角莉娜的人生是充满悔恨的。她曾在美国陆军服役7年,和凯恩相爱、结婚。后来她成为一名生物学家,研究细胞的基因编程生命周期。她和黑人教授丹出轨,她意识到凯恩知道了。出轨带来的愧疚折磨着她,丈夫的濒死更让她疑点重重,她想了解丈夫凯恩在“闪光”里经历了什么,她想挽救丈夫,也想挽救婚姻。用她的话“我欠他的”,她要为自己赎罪。她在“闪光”里表现得冷静而坚韧,在未知而强大的神秘力量面前,她奋起战斗、她被击倒、她被摧毁。

    再说莉娜的丈夫凯恩,他知道妻子出轨,他执行秘密任务前满怀心事,没有和妻子吻别。或许他明知这是一次凶多吉少的任务,他宁可去冒险,也不愿直面已经变质的爱情。

    自我毁灭成了所有人所有行为的核心驱动力。他们都背负着不愿面对的痛苦,他们都有充分合理的动机去加入特遣队。面对人生的不完整和破碎,他们义无反顾加入一场可能“有去无回”的探险,他们绝望,他们湮灭。

    我是你吗?你是我吗?

    “闪光”区域迷人又可怕,鳄鱼长着鲨鱼的牙齿、植物长成人形、人体发生变异,基因混乱无序的杂合,被折射、被复制。要么折射至死,要么因折射而成为多种生物的混合生命体,要么成为替代自己的复制体,折射与复制不断地重复。面对外来强力,所有生物都卑微地接受改造,用新姿态生存下去;而弱小无知的人类企图反抗,这反抗毫无意义。

    莉娜在灯塔遗留的摄像机里看到凯恩拍下的画面,凯恩说:“我曾经觉得我是一个人,我有自己的生活,大家叫我凯恩。现在我没有这么肯定了。如果我不是凯恩,我是谁?我是你吗?你是我吗?”他用磷弹自杀,还在自杀前叮嘱复制人:“如果你走出这里,你去找莉娜。”哲学三大难题“我是谁,我从何来,我将往何处?”千古以来无数人追问,没有答案。凯恩迷失了,他找不到自我身份认同。

    莉娜的一滴血,分裂出了一个新的莉娜,学习莉娜的行为,这个“复制人”何尝不是内心的映射?弗洛伊德说,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三者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若不平衡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最大的挑战永远来自人心

    《湮灭》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关于家庭和责任的探讨,还有更深刻的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哲学的迷思。人类进入“闪光”区域寻找关乎人类存亡的真相,表面是为了探寻人类的生路,实质却是心灵的救赎和重生。

    “闪光”里的生物都在折射,原本的基因形态湮灭,新能量体留存。万物在建构与破坏的往复之中,在生命与死亡的轮回之中,循环不息,从而永生。你愿意改变形态、让意识入侵,甚至彻底湮灭自身来获取这种永生么?改变后的我还是我么?

    影片是开放性结局,我倾向于幸存下来的莉娜和凯恩都是“复制人”,新物种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拥抱,如重生的恋人,眼神耐人寻味。如果说“片子充满女性意识主导,探寻出轨后如何救赎”,那么我依旧认为爱情是最难解释的存在。莉娜是爱凯恩的,出轨是否出于人性本能的贪欲么?爱情有了瑕疵还能像基因一样打破、重组么?

    无论是科幻片还是恐怖片,穿透迷雾,看到的还是哲学、心理的宏大主题。

    外星人有多强大,不得而知;我们的内心可以有多强大?无法想象。勇敢面对真相,不逃避自己的问题,承受应该承受的痛苦,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的心灵才会成长,心智才会成熟。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湮灭》中的心理隐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ko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