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之乱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至洛阳,历史上把东迁后的周朝历史称为东周。东周前两百多年的历史,被孔老夫子记录在《春秋》一书上,因此被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段一直到秦灭六国之前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作战国。
春秋从何时结束,战国从何时开始,有多种意见,在此不做评说,因为春秋战国本同属于一个历史时期,只是后人人为的取了两个名称,所以并不能找到一个标志性事件将二者严格的区分开。
春秋战国之间有众多不同,尤其是政治的差异,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春秋战国各自的政治特点。
春秋时期,天子式微,各诸侯国无视周天子,定期的朝贡逐渐没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渐渐的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权力下行,诸侯开始专心于治理自己的封国,以期争夺天下,称霸诸侯。
这个时期,诸侯主要以称霸天下,代周天子行使权力为目标。对外带领各国抵抗戎狄,对内尊崇周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典型的代表有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会盟天下。春秋时期的征战不以灭国为目标,大家都还存在诸夏一家人的观念,打仗规模较小,只为惩罚不符合道义的国家,不以灭国为目标。

这个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过程,诸侯逐渐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不再在意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的虚名。同时,诸侯国的卿大夫也逐渐做大,诸侯面临着和周天子一样的情形,卿大夫拥有自己的武装,慢慢做大,逐渐挑战诸侯的权威,最终发生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事件。
战国时期,诸侯国逐渐变少,小的国家逐步被吞并,变成了大国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铺垫,周天子完全被人遗忘,各诸侯国撕开最后的伪装,以逐鹿中原,灭国掠地为目标,这个时期的战争规模逐渐扩大,著名的长平之战双方共计达到了百万之众,各国对彼此虎视眈眈,一不小心就有灭国之灾。
这个时期,各国经过权力洗牌,一批新诸侯走上了历史舞台,韩赵魏田齐这几个新兴国家和秦楚燕被人称为“战国七雄”,七国之间合纵连横互相征战是战国的主线,最终秦兼并六国,成就了伟业。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以求生存,有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等,都带领国家走向了强大,其次,经过变法,各国权力向诸侯集中,卿大夫沦为国君的附庸,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尾大不掉了。
春秋战国这一中国历史上充满激情的年代,二者政治特点差别较大,也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这段时期的政治发展为之后的中国历史提供了参考,后代很多政治智慧,都来源于这个时期。多少历史学家,终身研究这段历史,其美丽曼妙,只有深入其中才能领会。
网友评论